本报讯(通讯员 高新轩 记者 葛维祥)日前,在扬州市区四望亭路与汶河北路交叉口,一架搭载着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的无人机,倏忽一下,从路旁路灯杆顶端展翼高飞,开始执行“飞检”任务,令现场观看的群众直呼“真好玩,真稀奇”。据了解,这是高邮高新区引入科技研发企业,精心打造的高水平设计平台和推进灯杆应用创新的新成果。
近年来,高新区通过技术革新、模式创新和生态重构,以灯杆轻量化为抓手,以光源节能化为引擎,以系统智能化为驱动,以工程集成化为支撑,“四化”协同发力,全力重塑传统照明产业生态。目前,高新区正在积极帮助辖区的宝德、诺尔、开元等多家企业联合厦门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研发钛镁合金、碳纤维等新材料,推动灯杆基材从传统钢铁向轻量化、耐腐蚀、长寿命方向升级。在系统智能化方面,该区设立专项基金,联合天祥、开元、星慧等重点企业共建智能照明云控制平台,采用“双轨制”模式,既能为头部企业提供定制化系统,又能让中小企业共享软件运营服务,大大降低了数字化转型的门槛。
为助力路灯企业创设更多的应用场景,高新区引进了交通工程设计的头部企业——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后者设计智慧照明产业最前沿的应用方案,由企业完成个性化生产。“灯杆起飞无人机”就是该集团研发成果之一,灯杆顶端机巢仅有0.5立方米,却集成了自动充电、数据传输等模块。这套装置将传统灯杆与无人机机巢相互嵌合,为城市防汛、应急救援、道路畅通等场景应用提供了高效、快速巡查的物理载体,增强了城市安全韧性。
据介绍,未来高新区将重点布局无人机机巢、智能传感器等领域产业,引导低空经济与智慧照明产业在空间集聚、技术协同、场景共享等方面深度融合;前瞻布局6G智慧灯杆、夯实数字基建底座,探索“6G+照明+算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形态,为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数字孪生等未来场景提供底层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