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意外,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导致跌倒的因素
生理因素:感觉功能降低,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协调功能降低。
疾病因素:高血压、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或后遗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药物副作用: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利尿剂、降压药、降糖药、血管扩张剂、镇痛剂、抗痉挛功能药等。
环境因素:51%的跌倒与环境因素有关,如地面湿滑、台阶不平、家具摆放不合理等。
自身因素: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生活水平、与社会交往程度、性格等。
心理因素:害怕跌倒,怕麻烦别人,好强不服老,固执。
易跌倒的高危人群
年龄超过65岁者;睡眠障碍、意识障碍者;营养不良、虚弱、头晕者;贫血或体位性低血压者;尿频、腹泻、失禁或上厕所需协助者;视力受损者;一侧或两侧肢体无力、行动不便、步态不稳者;无家属照顾陪伴者。
如何预防跌倒?
衣:选择合脚防滑的鞋子,避免穿拖鞋。穿着合身的宽松衣服。使用合适长度、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注意早晚保暖,防止关节僵硬。
食: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等,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及钙制剂。忌烟酒。避免睡前饮水过多。
住:设置无障碍空间,避免使用有轮子的家具,不设置门槛。家具摆放固定,常用物品放在方便取用的位置和高度。选择适宜的照明装置。浴室和洗手间的地面保持干燥,马桶旁安装扶手。
行:起床、起立动作要慢,走路速度不宜过快。避免走陡的楼梯或台阶,避免去人多拥挤、湿滑、路途坎坷的地方。乘坐交通工具时,等车辆停稳再上下车。留心路上杂物,避免行走时携带沉重物品。进行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如太极拳、慢走等。
预防跌倒需要老年人自身及照护人员重视,并掌握切实有效的方法,牢记“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