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身心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孩子远离睡眠障碍

  当城市的灯光逐渐熄灭,有些本该进入甜美梦乡的孩子却伴随着焦虑与疲惫辗转难眠。研究显示,中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已接近成年人,而睡眠障碍会悄悄损害孩子的大脑、骨骼和免疫系统。

  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导致免疫力下降、认知损伤,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睡眠问题,并尽早干预。以下是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睡眠障碍预警信号。

  学龄前儿童

  频繁夜惊、入睡时间超过40分钟、白天异常暴躁、易激惹、易生气等。

  小学生

  晨起困难、白天频繁打盹、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

  初(高)中学生

  周末补觉超过3小时、昼夜节律紊乱、情绪低落、动力不足等,也有些孩子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等躯体症状。

  当孩子出现了睡眠问题,家长要科学干预,让孩子的睡眠回归“黄金标准”。

  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重视孩子的情绪及睡眠,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可采用90分钟睡前程序:关闭电子设备,用温水泡脚、亲子阅读或和孩子沟通替代屏幕蓝光,睡前可让孩子用正念冥想等方式助眠。孩子起床时建议使用“3—2—1起床法”:醒后3次深呼吸→2分钟伸展→1杯温水,逐步唤醒身体。

  家长要为孩子打造“睡眠友好型”空间和环境。比如,将卧室温度控制在18~20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噪音<30分贝,并选用遮光效果好的窗帘和符合脊柱曲线的床垫。

  对于有睡眠障碍的孩子,家长可通过睡眠监测记录孩子的睡眠结构;建立睡眠日志,量化孩子的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和晨起清醒度。

  合理饮食可给睡眠“添砖加瓦”。晚餐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吃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鸡胸肉、香蕉、牛奶等。避免让孩子睡前摄入咖啡因(奶茶、巧克力等)和过多饮用水,有助于调节睡眠节律。

  本版内容摘自“人民网”,请原作者或有关单位联系我们,以奉稿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身心健康
   第04版:特别报道
春日这些常见的花草原来都是中药
春季防“三病”应顺时而为
帮孩子远离睡眠障碍
身心健康
帕金森患者防跌倒 适度锻炼不可少
高邮报身心健康03帮孩子远离睡眠障碍 2025-04-21 2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