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高秦熙 记者 杨晓莉)近日,市民乔女士手捧一面印有“依法保障劳动者 精心呵护农民工”的锦旗,来到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维权中心,感谢工作人员为其成功争取到工伤补偿。
乔女士就职于我市某水利建设公司,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伤,经相关部门认定为工伤。在与用人单位协商工伤保险待遇赔偿时,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多次沟通无果后,乔女士向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维权中心求助,并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提交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赔付费用。
接到申请后,维权中心工作人员迅速展开调查,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意见,认为调解是化解双方当事人矛盾的最优方式,便向双方详细解释了工伤待遇赔付费用的计算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但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在赔偿数额和履行期限上分歧较大,调解陷入僵局。工作人员决定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分别与双方进行深入沟通。他们先按照相关规定,计算出劳动者依法应当领取的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工伤待遇赔付总额,然后给用人单位算“经济账”,让其明白履行赔付义务的长远意义;给劳动者算“时间账”,引导其珍惜调解机会,尽快解决纠纷。
在承办调解员多次电话沟通以及当面协调下,双方当事人的顾虑逐渐被打消,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