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胡宏宇 记者 杨晓莉)新春伊始,喜报频传。连日来,市人社部门接连收到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省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扬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发来的四封《表扬信》,充分肯定我市过去一年在推进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精准扩面、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深化社保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社保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点名表扬。
2024年,我市养老保险工作特色彰显,亮点频现,呈现出百花齐放、遍地开花的喜人局面。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及领取待遇人数共计22.9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及领取待遇人数共计31.93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及领取待遇人数共计2.44万人,为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全年社保基金支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共计 39.68亿元,社会保障服务更加全面、更加优质。
2024年,我市社保中心围绕社会保险精准扩面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发动镇村、社区开展“进村入户”政策宣传活动,重点帮助参保缴费对象算清“经济账”,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知晓度和吸引力,推进政策宣传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积极性。在经办服务模式上,大力推行 “四个一” 新模式,即 “取一个号、一窗咨询、一站服务、一次办好”,群众走进社保服务大厅,真正实现一站式便捷服务。
推行“社银合作”社保服务新模式,与高邮农商银行等合作,建成35家“社银一体化”网点,实现辖区内所有乡镇(园区)100%触达。可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保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40项社保业务,涵盖社保信息查询、参保缴费凭证打印等高频服务事项,部分业务还能通过多种渠道办理。同时,紧跟数字化发展步伐,全力推进线上业务办理,参保人员只需在家中轻点鼠标,就能完成相关业务申报,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梳理规范83个社保经办服务事项的业务规程、经办流程和服务标准,制定办事指南,实现全市社保业务“同标办”,打破查询和属地受理限制,做到“全城同事同标”。
为持续优化服务质量,市人社部门常态化开展服务大厅局领导 “坐窗口走流程优化服务” 活动,目前已有超过80项高频社保公共服务事项实现 “全市通办”。此外,市人社部门还高度关注特殊群体需求,专门畅通老年人、残疾人线下代办服务渠道,2024年提供贴心“上门办” 服务128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