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维祥
随着蛇年春节的临近,有关烟花爆竹“禁放”与“开放”的争论变得越发热烈。有人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年俗,如果不燃放烟花爆竹,似乎没有了“年味”;有人说,春节密集地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噪音扰民破坏环境,而且还会造成诸多隐患和危害,应当禁放……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据“文明新观察”微信公众号报道:今年1月1日,跨年夜过后,浙江杭州的环卫工人在江堤段清扫垃圾约6吨,大部分是烟花外壳,很难清理。环卫工人呼吁:请带走垃圾。无独有偶,全国各地的跨年夜都产生了不少垃圾。
烟花爆竹燃放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还会造成其它危害。应急、生态、消防、卫健等相关权威部门指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金属氧化物粉尘,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这些物质会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导致咳嗽和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此外,燃放过程中产生的烟尘颗粒物会导致空气重度污染,PM2.5浓度可能超标数十倍,形成酸雨,进一步危害环境和建筑物。噪声污染:烟花爆竹燃放时产生的噪声可达135分贝,对人的听力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和健康。火灾隐患: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引发火灾,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伤人事故:烟花爆竹燃放过程中容易发生炸伤事故,尤其是对儿童和没有防护措施的人员构成威胁。
近日,扬州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烟花爆竹禁放工作会议,部署做好2025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放工作,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据了解,目前,除扬州市区外,宝应、高邮、江都城区等区域先后实施了禁放,仪征市城区实施了限放措施。
高邮早在2018年初即规定有关区域禁放烟花爆竹。禁放实施以来,春节重点时段市区空气质量良好,空气质量明显提升,与禁放前相比,PM10、PM2.5同比分别下降明显。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警情和人身伤害事件,也大幅下降,烟花爆竹禁放的好处显而易见。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移风易俗、人人参与,巩固禁放成果,需要大家接续保持。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倡导和践行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争做文明过节的“宣传者”、禁放烟花爆竹的“守护者”和移风易俗的“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