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指出,高新区要突出‘高、新’特质,推动智慧照明‘四化’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值占比突破65%。围绕目标,高新区将统筹好更新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未来产业破题发展,以‘赛道换新’提升‘高、新’含量,实现高质量发展。”30日,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送桥镇党委书记马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马舟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智慧照明企业向“灯杆轻量化”“光源节能化”“系统智能化”“工程集成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围绕低空场景下的“监、导、通”系统及机场照明方向进行转型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培树“高邮精品灯杆”优质企业让市场自然淘汰老旧生产工艺、低质低劣商品;放大托新、摩丁普信等辖区汽车零部件优质企业品牌效应,引进相关联企业,拉长增粗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同时引导企业找准契合点,积极进军航空零部件行业。
马舟表示,高新区将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机遇,按照“政府+协会、机场+园区、基地+基金”模式,明确“产业生态为先导、生产制造为主体、应用场景为关键、科技研发增动力”总体发展思路,组建低空经济工作专班,梳排应用场景需求,强化项目招引,围绕通用机场建设,加快低空经济科技产业园建设,主动适应招商新形势新政策,持续深化产业链、要素化、场景式、基金招商,积极引进低空经济制造业、服务业项目,奋力打造工业无人机、eVTOL核心零部件、通用航空飞行器整装制造和试飞、培训、检测认定基地。
马舟说,产业创新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高新区不但要在招引“高新”项目上做文章,更将在培育孵化“高新”项目上下功夫,强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孵化平台;健全完善“科技招商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梳理域内有潜力企业,以三年一周期滚动推动企业培育工作,力争2025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与大院大所合作不少于2家。真正通过拓展增量、挖潜存量提高高新区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通讯员 周培悦 记者 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