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邮组宣 戴健 王先州 记者 孔令玲)“项目落地高邮镇以来,镇政府工作人员不仅上门宣传融资等惠企政策,还主动帮助我们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从地块挂牌到‘五证联发’,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目前厂房主体即将封顶。”近日,在高邮镇工业集中区跃博座椅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向市委组织部干部实绩考察组介绍。这是我市坚持“考人”“考事”齐头并进、积极采集印证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活“大数据”,亦是探索构建“争先指数”“实干指数”“绩效指数”三位一体的“三维坐标系”的生动缩影。
秉持知事识人的考评原则,我市从“具体事”入手,组织发改、科技、工信、财政、商务和统计等6个经济部门,根据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确定考察要素,对13个乡镇、园区相关工作分管负责人的工作质态、落实力度和完成程度进行“穿透式”考察,科学衡定干部的“争先指数”。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5轮考察,获取“争先指数”原始数据585条。
与此同时,我市探索建立了条块联动、正反结合的实名推荐体系,通过综合历次推荐数据,形成干部“实干指数”,并及时反馈被推荐人所在单位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参考。去年以来,根据推荐结果梳理形成正反向评价名单663人次,其中301位“实干指数”较高的干部当季度平时考核获评“好”等次。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乡镇园区党政正职、机关党政正职、其他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等5类人员,我市分别设置包括推进重点工作、保障重大项目、完成重要改革以及受表彰奖励等情况在内的29项实绩条目,多维印证干部担当作为的“成绩单”。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实绩考察组考察识别干部5轮次,采集实绩信息560余条,52名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在全市形成了重实干、看实绩的用人“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