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邵玉杰 记者 葛维祥 实习生 周瞿)“路面开裂、沉陷、断板都好久了,我们企业大型车辆运输都不方便。”“下水道堵塞,每逢下雨就会出现积水现象,路面坑洼处众多,又脏又臭。”这是半年前甘垛镇三郎庙村周边企业和居民经常向人大代表反映的屏泾大道年久失修的问题。而当下,屏泾大道大变样,正在做最后的沥青铺设。从开始票决到项目施工,仅用了5个月时间,这得益于甘垛镇人大采取了一系列监督措施。
近年来,甘垛镇人大把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建立“群众期盼+人大监督+政府实干”闭环机制,切实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去年,甘垛镇人大出台《甘垛镇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办法》,依托甘垛镇2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1个代表之家、10个联动站、9个联系点,发动群众线上线下建良言、谋良策,共收集到事关就业帮扶、医疗卫生、交通管理、乡村振兴等方面意见建议15条。在此基础上,镇人大会同政府条线部门、施工建设部门从专业的角度对项目成熟度、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最终确定候选项目。今年2月4日,在镇第二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全体人大代表票决确定出包括三郎庙村屏泾大道黑色化改造项目在内的10个项目作为甘垛镇2024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在票决确定民生实事项目后,甘垛镇人大制定出台了《关于对2024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开展监督的实施方案》。在对屏泾大道项目进行监督过程中,甘垛镇人大组织市、镇两级代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3次对屏泾大道黑色化改造项目进行现场视察,详细查看工程进度,了解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一明责交办,明确重点任务,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此外,镇人大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政府有关民生实事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召开现场督办会,通过开展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评议,对镇政府落实民生实事项目的成效进行“打分”,关注项目落地后发挥的效用,让民生工程变成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