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一义
我们小组有框田,叫陆家圩,约有上百亩,让姓吴的外地人承包,租金近千元一亩,国家种粮补贴钱照样给原农户。不愁风不愁雨,不问庄稼长势(不是不关心,人家田种得好),坐在家里拿钱,大家心安理得。除此之外,剩下的二百多亩田,仍由各农户自己种植。我家原来四亩地,租出去一块,还有二亩多,我和老伴一直种着。小吴承包了约有五六年,到了2017年,又有一姓俞的外地人来承包剩下的200多亩地。吴、俞是姊舅关系,姐夫和小舅子两家来打“组合拳”,乐得大家小户不用种一分地。吴、俞两家,在其他地方也有承包田,农户称他们“大种田的”。我们确实看到了他们种田的“大处”。
说实话,让外地人承包前,不管大家还是小户,田越种越难种。看看张家,只有几个老的在家,瞧瞧李家,也是两个老的在家,人老了,零部件磨损了、老化了,不是腰疼就是腿疼,有的人连路都走不动了,撑不起种田一方天地。吴、俞两家帮我们挑起了种田担子,尚有体力的中老年人放心地进厂子或打零工,乐得上岁数的老人逛街头、打小牌……
吴、俞两家,人品不差。租金不拖欠,年前早兑现。春种秋收,需要帮手,都尽量安排我们本组人,我妻子经常被两家邀请去干活。去干活的人,人家不亏待,田头放茶水,到小中,每人手上都接到插酥烧饼,傍晚也安排“晚茶”。一天活干下来,来不及洗腿,人家就把工钱递到你面前,客气地道一声:“让你们辛苦了!”
小吴承包田偏远,小俞承包田集中在公路两边,离我们庄台也近,我们与小俞的交道多些。小俞为人厚道,比如,一处河岸线,几百米长,任由原来农田户主种菜、点豆。我家三分菜地,与小俞一块承包田为邻,秋天栽油菜苗,夏天种黑豆。油菜苗最怕麦田除草剂,往年冬天,小俞安排人背喷雾器“化除”(化学除草),油菜苗总要被除草剂损伤一些。去年冬天,小俞用“飞机”打药,我心想,糟了!人工打药,尚且有损伤,飞机打药,不知要损伤多少油菜苗呢。谁知小俞夫妻俩拖着塑料布,一人站一头,好似拉起一道墙,飞机也没有飞到边上,药液飘不过来,油菜苗毫发未损。
自从吴、俞两家来此种田,自费请扒土机、推土机,整治农田,做到水系配套、道路宽敞、土地平整。他们两家种田,配有大型农机具,都是自行操作为主。每个圩口配有抽水机,需要水开关一拧。割麦割稻,只需两天。插秧用插秧机,一圩地,上百亩,早上一片黑,晚上一片青。更开眼界的是打农药、施化肥,用上了“飞机”。一次,我在公路上散步,看到“飞机”飞来飞去地喷药,好奇地走拢来看稀奇。小俞父亲乐呵呵地对我说,“飞机”是女婿刚买的。我看到小吴手上捧着遥控器,“飞机”在他的遥控下,一会东一会西,药水喷完了,“飞机”飞到大路边的作业区,装上药液继续来回穿梭。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景象,就在目前,真实得有点让人不敢相信。
小吴、小俞两家来种田,让我们看到了种田的高速度、高效益,领教了什么是新型职业化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