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2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高邮湖上

  □ 陈正祥

  高邮人,在高邮湖上经历很多,有辛苦,有喜悦;按顺序,是先辛苦,后喜悦。

  我第一次经历高邮湖是1964年初夏,时为送驾初中三年级应届毕业生。送驾初中直至以后的送桥中学,是空军招飞输送学员的先进单位。我在当时的公社初检合格,要到县里复检。班主任陈绍仪带领我们参加复检的同学,在送驾集镇的镇北大会堂北边登木帆船,经马桥、张公渡,由高邮南湖入湖,上高邮。平时,只看到一些农村池塘,水面不大,第一次看到高邮湖水面广阔,感到很新奇,很兴奋。木帆船很小,陈老师不断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俗话说,隔河千里远。湖西人上高邮,隔一湖,又隔一条大运河,很不方便。参加工作后,到高邮若干次。记得1968年,高邮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大运河堤东侧的体育场召开,我们提前一天乘木帆船上高邮。因为逆风,当天竟未能赶到,船靠湖边,住了一夜。我们曾结伴,过湖滩,步行上高邮。土路两旁杂草丛生,超过人高,闷热流汗,脚底起泡。我曾在湖滩上骑自行车上高邮,经过船闸,其间闸道狭窄,要拎着自行车经过,当时提心吊胆。以后有了小轮船,在郭集码头庄码头和高邮石工头码头,相互对开,船上有椅子,舒服多了。郭集公社的同志认识船老大,提供方便,我们还可以在船上打扑克,显得时间很短,船就到对岸了。在船上,也曾因为风大浪急,受过不少惊吓。以后,相继建了湖上漫水公路、跨湖大桥高速公路,上高邮,真的是太方便了!

  高邮湖给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通过各级电灌站,把水输送到田头,满足水稻的生长需要。湖西人民为了抗旱,曾在高邮湖上出工,挖湖修堤。我也曾参加过码头庄工地采访,写过通讯报道,在县广播站广播,进行激励。记得1978年大旱,高邮湖干旱见底。当年我在天山公社工作,江苏仪征、高邮,安徽天长,两省三县的群众,到菱塘北边的高邮湖上,在湖底挖沟,引湖水抗旱。我曾去现场采访,只见湖底裂缝,河蚌干壳。经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仍然取得了农业丰收。

  近年来,高邮湖上增添了旅游景点,湖上花海已远近闻名,每年,我和老伴都去欣赏。现在,高邮湖西堤边,又添了珠湖乐园,游客赏芦花,观锦鲤,走天桥,坐滑梯,闻花香,尝美味,是老少皆宜的游乐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在高邮湖上
业余置席师
欠母亲一双尼龙袜
腊梅花开
从尖商到奸商
感冒了(小小说)
高邮报副刊05在高邮湖上 2024-02-20 2 2024年02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