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黄雯 记者 杨晓莉)慈善事业在民生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昨日,记者从市慈善总会获悉,今年以来,慈善总会共实施了助医、助学、助困、助老、助残五大类7个救助项目。截至目前,已支出救助资金1337.02万元,救助困难群众约1.2万人次。
今年以来,市慈善总会突出重点,注重精准救助,针对特重大病助困,通过开展“春风送温暖”专项慈善资助,救助409户生活最困难、遭遇最不幸、社会最同情的家庭,为他们发放救助金158.9万元;在“5·19慈善一日捐”活动期间向全市139户最贫困家庭、低保户、重大疾病家庭、特困户、残疾人家庭发放慈善资助金41.7万元;开展慈善助学圆梦行动,救助对象扩大至孤儿、城乡低保户家庭的学生,因重特大病或因特殊天灾人祸等造成家庭困难的学生,经教育、民政等部门调查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168名贫困家庭大学生获得助学金50.4万元;针对“重阳节助老”项目,资助422名特殊困难高龄老人,发放资助金42.3万元。
在常态化实施五大类救助项目体系的基础上,今年,市慈善总会还主动担当作为,新增救助项目,协调联动市民政局,资助6万元为379名困境儿童购买“医惠保”,为他们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道医疗保险。根据救助需要,增加了助困类项目,安排资金30万元,用于保障患大病或手术等原因住院治疗期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料护理的特困人员。新增实施“慈善光伏照万家”助困项目,稳定改善困难家庭生活条件。新增实施“苏慈助医——低保对象补充医疗救助”,切实减轻低保对象医疗费用负担。开展“走出困境 共享阳光”困境儿童关爱项目,安排资金60万元用于支持我市13家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运营,提升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阵地运营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此外,市慈善总会还加强与市民政、残联、团市委、关工委、老促会等部门单位以及广大爱心捐赠单位的沟通联系,进一步优化慈善救助对象的发现、审核、评估、公示、回访和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分门别类,靶向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