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0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讯(通讯员 尹梦雪 记者 孔令玲)端午临近,在首批扬州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高邮鸭良种繁育中心,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咸鸭蛋。如今在我市,鸭蛋生产企业达100多家,年均加工蛋品超11亿枚,产值超过18亿元,惠及农户3.12万户。高邮鸭蛋的走俏是我市以“非遗+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今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增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为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近年来,我市在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建设的背景下,将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全域旅游发展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将非遗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旅游资源与文创产品并推向市场,以“非遗+旅游”走出了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我市非遗传承源远流长,是水乡文化依傍市井、走向生活的典型代表。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个、省级7个、扬州市级18个、高邮市级84个。“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在产品迭代升级的过程中,率先探索建立市场运作、农民受益、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摸索出多种非遗项目落地成金的发展模式。

  文化传承更需彰显时代特征。我市巧借“非遗”东风,积极树立品牌形象,打造独特城市IP“好事成双在高邮”,吸引大型文化企业合作搭建“非遗+文创”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中国双黄鸭蛋节”等平台窗口推动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扩大品牌影响。同时,深入挖掘非遗项目内涵,着力推进非遗产品跨界融合,以秦邮董糖、界首茶干等非遗产品为特色开发的“邮礼邮味”城市伴手礼频频亮相省市各级展销活动,成为擦亮高邮“非遗+旅游”的金字招牌。

  我市还充分利用展示窗口和平台作用,鼓励各企业积极探索“电商平台+线下门店”“线下体验+线上采购”的模式。同时,逐步上升的热度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企业挖掘培养手工艺人,搭建传习、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从点到面”“从散到聚”提档升级,非遗产业链愈加完善。另外,通过“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休闲旅游”的形式,我市还打造了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进一步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旅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共建现代为农服务新高地
“非遗+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龙虬镇“梦想小屋”竣工
图片新闻
60余名企业HR集中“充电”
公房出租公告
公房出租公告
公房出租公告
招租
高邮报综合新闻02“非遗+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2023-06-09 2 2023年06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