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帆 杨诗慧 记者 孔令玲)近日,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开展UTC无人机操作手专业资格考试。经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测验,30多名环保执法人员顺利通过考核,生态环境“飞巡队”正式持证上岗。
无人机执法具有获取信息能力强、巡查面积广、隐蔽性较高、可携带小型检测仪器等优点,是环境执法的“千里眼”。为提升执法队伍无人机作战技能水平和团队协同能力,市生态环境局为执法分局和相关科室配备了多旋翼无人机,并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科技治污水平。“相比人工执法要人看、要人盯的人海战术,无人机执法让我们的‘眼睛’更尖、‘鼻子’更灵、‘脚步’更快。”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机执法可进行非现场执法或“人机协同”执法,目前已在秸秆禁烧巡查、工业企业执法检查、排污口巡查等多方面使用。特别是在对企业的检查中,执法人员在不进入厂区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无人机在企业上空自主巡航,并对执法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开展排污巡查等专业操作。有了无人机的加持,执法人员能够远距离完成园区检查、排污口摸排、证据收集等执法工作。无人机执法也推动了环境执法、监测、监控向数字要结果、向装备要效能,执法的范围和效率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全面完善环境监测体系,进一步配齐无人机、走航车等先进技术装备在环境执法中的应用,提升精准治污和科学治污能力,全力守护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