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报告中明确指出,高新区要突出‘高新’特色和内涵提升,全力推动智慧照明产业‘凤凰涅槃’,努力在省高新区排名中同比进3位。围绕这个目标,高新区将聚焦主导产业,结合全会报告中提出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掀起高新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新热潮。”近日,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送桥镇党委书记马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马舟指出,当前,高新区产业发展来到了“十字路口”,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户外照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重要载体的智慧灯杆、智慧照明等,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层次,抢占市场份额,方能推动产业“破茧成蝶”,实现“二次腾飞”。
使出培大育强“精准招”。马舟说,高新区将精选综合实力强、规模体量大的骨干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政府给予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倾斜支持,实质化运作“园区保”、产业链金融等金融服务,为企业参与招投标“站台”,授权使用“高邮灯具”商标,为联盟企业产品质量“背书”,打通城建、交通等行业新渠道,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培植行业“单打冠军”。
打好招大引强“组合拳”。马舟说,聚焦智慧照明产业图谱,将派驻招商小分队瞄准珠三角、长三角,重点引进LED光源、智能控制器、智能杆件生产线、系统集成等科技含量高的补链强链项目和配套项目,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鼓励支持辖区智慧照明头部企业与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的合作,力争招引行业央企落户高邮,充分利用央企的接单能力,发挥本地企业的制造能力,通过“资本+制造”的方式组建经济联合体,以市场联合体、企业集团等形式参与市场拓展、新品研发,创新商业合作模式,放大产业优势,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跑出追高逐新“加速度”。马舟表示,高新区重点产业方向除了智慧照明,还有汽车核心部件和数字信息,将发挥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高邮)智慧城市产业园区创新作用,运行好武汉理工大学高邮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高邮先进电池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建立集技术攻关、企业科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科创孵化平台;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在全国知名高校院所设立招才大使和联络员,着力引进高新技术、高级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通过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助力高新区积聚“高新”元素,加快“高新”发展。
通讯员 宰森旺 记者 赵妍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