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葛维祥 通讯员 吴爱辉 吴思琪
“十年时间于历史长河犹如白驹过隙一瞬间就翻篇过去了,然而对于高邮交通人来说,却是只争朝夕、弥足珍贵的‘黄金十年’,正是快马加鞭、驰而不息的‘奋斗十年’,更是遥途知马力、事业发展的‘迅猛十年’。十年来,高邮交通从乡村小道接轨国省干道,从内陆河湖融入长江大海,从‘地无寸铁’迈入‘高铁时代’……”10月9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启权回首十年来高邮交通发展成果时铿锵有力地说道。
告别“地无寸铁” 迈入“高铁时代”
“我家就是高铁站所在地高邮镇十里村的,原来我去上海都是自己开车去,来回经常遇到路堵,很是烦恼。自2020年家乡高铁开通以后,两个多小时就到上海了,方便快捷,真是开心!”9日,准备坐高铁回上海的胡师傅欣喜地对记者说。
2020年12月,连淮扬镇铁路开通运营。当月11日,高铁高邮站和高邮北站投入使用,高邮彻底告别了“地无寸铁”的历史,正式迈入“高铁时代”,由此填补了高邮交通运输发展最短板,掀开了高邮交通运输发展新篇章。更为可喜的是,2021年1月,全国铁路实行新的运行图,高邮正式加入全国铁路“朋友圈”,高邮人从“家门口”坐上高铁可达全国各地。
“高铁通,直达东西南北中。刚刚过去的国庆七天长假,高铁高邮站每天输送旅客都在3000人次以上。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是选择高铁出行的高邮人却越来越多。”市道客公司派驻高铁站负责人陈晓军对记者说。
十年来,我市还围绕“一横一纵”高速公路布局,加快推进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先后完成高邮、界首、八桥互通提升改造。推动宁盐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今年5月28日,宁盐高速公路扬州段工程建设指挥部在高邮驻地举行揭牌、授旗仪式,标志着宁盐高速高邮段建设正式启动。宁盐高速高邮境内全线长58.53公里,从仪征大仪镇北,进入高邮高新区,在郭集南跨越高邮湖至车逻镇南,经卸甲镇南、汤庄镇北进入兴化境内,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高邮总投资约138亿元,项目在高邮境内设有“1+1+6”交通基础服务设施,建成将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服务群众快速便捷出行。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为国省示范
“道路通了,村容美了,环境靓了,我们村的罗氏沼虾、淡水鱼真正实现了远销全国。”周山镇龙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时广山感慨道。十年前,从周山到上海要转几趟车,如今早上发货,中午就到了,货运时间大大缩短。
道路通,百业兴。十年来,我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建设乡村道路,为经济发展,农民致富打造“跑道”。 (下转4版) (上接1版)先后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302公里、桥梁改造34座、生命防护工程421公里,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100%,建成X205南延、X202南延、X204南延、X302(G233—周龙线)等工程,完成撤渡建桥项目,建成界首运河大桥,开工建设X304(周龙线—G233),有序推进X302(周山—S264)、X310等前期工作。先后创成扬州市首个省“四好农村路”达标市、“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扬州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打造11条农村公路产业、生态、文化乡村旅游路线,“驿路上有你”农路品牌跻身全省第三批农村公路“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成果优秀队列。
十年来,我市持续打造农村公路管养服务品牌,“邮乡阡陌服务服务组”先后被命名为江苏公路服务品牌、江苏交通运输行业优质服务品牌、江苏省优质服务品牌等,同时又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优秀文化成长力品牌。
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十年来,高邮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十三五”期间,高邮累计完成交通投资较“十二五”增长266.4%,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提升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道路客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探索运游结合新模式,开辟上海、南京、常州、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地至高邮的旅游专线,开通“扬州—邵伯—高邮”大运河水上游览线。切实推进公铁无缝换乘,开通高邮至扬州西站的直达班线。提升道路客运行业规范化、集约化水平,对送扬班、菱塘班、邮扬班进行公车公营改造。
——城乡公交一体化释放“红利”。2022年1月21日起,高邮市开始实行“全域公交同价一票制”,票价统一为2元。目前,高邮市城乡29条公交线路均实行了“2元一票制”。新政实施以来,惠及44.9万人次,乘客人数比2021年同期增长30.1%。与改革前相比,高邮公交线路总里程由过去的210公里提高到825公里,提高率392%;日载客量大幅增加,每日载客量从8000人增至24000人,新增办理市民卡35600人;惠民幅度进一步扩大,原来仅城市公交实行优惠政策,现城乡公交全面普及优惠政策,实行优惠票价。票价优惠后,在客流不变的情况下,预计每车每日让利约470元,每年惠民让利约2600万元。
——绿色交通建设全面推进。高标准推进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五项行动”通过省级验收。积极探索绿色养护生态养护,实现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100%、再生里程占大中修总里程比率30%以上。贯彻落实国省市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决策部署,实施大运河环境综合整治、运河西堤城区段环境提升等工程。实现城市公交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