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周雷森 记者 姚静
认识朱卫燕的人,都说她是个不怕吃苦、有闯劲、敢于冒险的女人。她做过文员,当过秘书,也做过新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部副部长。一路走来,朱卫燕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因为不甘心总做一名“打工人”,她的内心一直藏着一份创业梦……2009年春,朱卫燕果断丢弃国企,和丈夫一起,带着创业的美好梦想,经多地考察,最终选择在菱塘回族乡工业集中区征用了32亩地,先后累计投资超5000万元,于2009年10月创办了立扬州迅祥电缆有限公司。
自强不息 艰苦创业
朱卫燕是靖江人,2001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2004年在扬州大学攻读英语专业,2007年1月毕业。创业前,她曾在扬州宁启铁路有限公司就职8年。创业之初,这对年轻的夫妇不顾身处异地的艰难,立志艰苦创业,凭借两人在国企和商场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基础,凭借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凭借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雄心壮志,脚踏实地,花了近两年的建设时间,终于建起厂房,买了设备,办起了工厂。朱卫燕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女性创业树立了榜样,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妇联的充分肯定。
企业投入运行的几年来,朱卫燕尽心敬业,既当管理员又当业务员,一有时间就下车间与员工一道忙生产,打理各种事务,从电缆生产的各项工序,到产品质量的验收、发货,事事亲力亲为。走南闯北跑市场朱卫燕更是一马当先,风里来,雨里去,拓展新客户“苦口婆心”,稳定老用户“诚心实意”。多年来,公司一直秉承“质量第一、诚信至上、服务从优、以人为本、安全为重”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战略,确立走“技术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企业的规模逐步壮大。5年跨出了5大步,从2009年只有2000万元的销售,到2016年底企业的开票销售已突破了亿元大关,其中公司生产的“轨道交通”特种电缆项目,在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热心公益 关爱员工
作为外乡人,作为一名“新高邮人”,作为菱塘回族乡成功创业的女典型,11年间,朱卫燕已深深爱上了菱塘这方美丽的热土和这里的乡民。朱卫燕的工厂里有不少外乡人,也有不少当地人,朱卫燕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要做员工的“贴心人”,把厂里的员工当家人,除了免费提供工作餐,每个月还会给员工额外增加3次集体大餐,员工的生日也会准备好300元礼品。此外,每年朱卫燕都会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和外出旅游,员工享有的福利不折不扣,工资年年有增。员工家中遇到难事大事,也是第一个想到这位贴心的领头人,遇到资金困难甚至可以提前预支一年的工资。
饮水思源,热心公益。员工家庭和周边的乡民因病因灾经济困难的,朱卫燕都会给予1000—2000元的帮扶慰问;连续3年每年拿出2万元,援助10名四川西昌小学贫困学生,并计划今后每年再扶助3—4名当地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些年来,她积极投身于救助贫困妇女和儿童、帮扶困难大学生、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并报名参加了妇联组织的“爱心妈妈”招募。多年来,朱卫燕每年用在扶贫济困的资金达三万多元,帮助困难家庭10人。她还在四川省西昌市普格县螺髻山资助了一个希望小学——铁道兵希望学校,希望那里的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教育,走出贫困。她不仅给予他们物资上的支持,更多的是带给他们精神上的财富。
朱卫燕说:“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凝聚巾帼力量,助力精准扶贫,我们女企业家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回顾创业历程,朱卫燕感慨颇深,既有创业成功的喜悦,也有说不完的心酸,但她常挂在嘴边上的三句话却鼓舞着大家永不言弃:创业就不要怕遇有风险和挫伤、做人就要有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做事就要有超人的意志和胸怀。朱卫燕说,她将带领着她的团队,带着她的创业梦想,奋力拼搏,继续前行,立志把“迅祥电缆”做的更优、更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