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倪文才《马士杰先生年谱》
~~~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士杰先生的运河情结
——读倪文才《马士杰先生年谱》

  □  王俊坤

  马士杰先生是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高邮的一位重要乡贤。他生于1865年,早年中秀才,1894年中举人,在清末任内阁中书、候补侍读、资政议员。民国时期先后任江苏省署內务司司长、代理民政长、代理省长、江北运河筹浚工程局总办。他的一生务实从政,兴办实业,注重民族气节,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马士杰先生的祖籍是安徽和县,但他是地道的高邮人。生于斯,长于斯,对大运河是既爱又忧,有很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大运河文化深深滋养了马士杰。作为运河边的儒生和官员,他比别人更精准地了解大运河的文化要义,这就是沟通、交流、融合和发展。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大运河的平安。大运河的堤坝筑牢了,江淮的居民才能够安居乐业。1931年苏北洪水成灾,马士杰忧心忡忡,他在写给友人韩紫老的诗中坦露心声:“沧桑有劫都成梦,洪水无情尚占田。何日金堤牢筑版,共谈时事倍怆然。”运河金堤是马士杰先生一生的梦想和追求。

  运河之子,有益于世

  马士杰是运河边的少年,他在高邮读书成长。他走着和其他儒生相同的路——学而优则仕。清末即在朝廷任职历练,具有较强的从政能力。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马士杰时年47岁。不久,他先任江苏民政司次长,同年底任江苏省署内务司长,其间做了大量的民政事务。他心中的信念就是有益于世、有益于人。因为时事复杂,从1913年10月起,马士杰多次呈请辞职,但被时任江苏民政长韩国钧极力挽留,还请他担任疏浚运河督办。原来,自晚清以来,随着黄河夺淮,漕运废弃,大运河治理不再受到中央政府的瞩目。中央政府的退出意味着国家财政支持的断绝,进而导致江北运河年久失修,对整个苏北地区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江苏省计划就地筹款浚治运河。大举施工治运需要有详细的方案,否则就地筹款无法操作。马士杰作为运河本地人士,责无旁贷,有不可逃避的“地方义务”。他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江北运河工程总办,主要任务就是治理运河水患。

  马士杰先生在韩国钧的支持下,四处奔走,取得了积极进展,分3年筹措治运工费100万元。他还拜见省长,请拨经费,疏浚运河,以工代赈。他把自己的心血精力,全部投入到治理运河的事业。要为家乡为苏北地区牢牢筑起运河金堤。

  目光远大,培养人才

  马士杰先生不仅做事认真,而且善于思考,目光远大。据相关史料记载,苏北地区位于山东下游,是沂沭泗诸水系的行水区域。欲治江苏水患,须与山东同时治理。他积极协调苏鲁治运。最终决定,两省分别从事测量,其后商拟治运计划。马士杰认为,疏浚运河,其主要之点一曰经费,二曰人才。现在各项经费筹议已有端倪。关键是此项工程人才,实今最急需要之事。为此,他在高邮设立江北水利工程讲习所,后更名为江苏河海测绘工程养成所,为疏浚大运河培养专门人才。马士杰先生在呈送省政府的报告中写道,值此筹备运河工程局,附设水利工程讲习所,专门造就水利工程人才,以应治河急需。校址,就运河要冲之高邮县旧有私立庆成小学校,借用校舍校具,酌加修缮添置以节经费。暂收本科学生一班,速成科学生一班。每班各六十人,学生先尽淮扬徐海之各县招收。据记载,从1915年至1919年,该讲习所培养了126名水利人才。这批人大多数成为我国水利事业中的栋梁。

  需要指出的是,马士杰先生创办的江苏河海测绘工程养成所乃是江苏省高邮中学的前身。高邮中学创设于1905年,当时为赞化学堂,后历经庆成私立学堂,庆成高初两等学校,江苏河海测绘工程养成所,私立庆成国民学校,乙种商业学校,1923年定名为高邮县立初级中学,1943年定名为高邮县中学,2005年定名为江苏省高邮中学。马士杰先生是高邮中学校史上的老校长之一。

  马士杰先生虽然在筹备和维持局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是受到一些人的攻讦。最早受到攻击是因为1916年的水灾。当年8月,江北运河一带水势盛涨,界首子婴闸出险,界首南首马号东堤柴工也塌陷数十丈。社会舆论均归咎于马士杰等人未能事先修筑,敷衍塞责,致苏北遭此险境。马士杰迫于压力请辞,忍辱负重。但在全国水利局和江苏政府的挽留下,他顾全大局,最终辞职未成。

  务实做事,意志坚韧

  马士杰先生的筹浚局除了筹措经费、培养人才外,还为运河疏浚维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购置疏浚用机船,兴砌江都县瓜堤碎石坡岸工程,兴办里运河自界首至马棚湾一带的切滩工程,修缮车逻坝等等。1916年10月,民国政府颁布《大总统令》,授予马士杰先生四等嘉禾章。

  马士杰先生在继续协调苏鲁治运的同时,还自己垫款给筹浚局员工发放薪水,亲自督查运河汛情,察勘运河水势,并撰写《治运筹备概略》一文,对治理大运河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1919年2月,马先生晋获二等嘉禾章。1920年3月马士杰先生卸任筹浚江北运河工程总办职务,是年55岁。他悉心治运,精通业务,仍被聘为督办江苏运河工程局咨议。民国政府任命张謇督办江苏运河工程事宜,将筹浚江北运河工程局改组为江苏运河工程局。至1920年4月,马先生移交结束,正式卸任总办职务,至此持续了六年的筹浚江北运河工程局宣告结束。张謇充分肯定了马士杰的治运贡献。江苏省长公署也指出,马士杰等人,资劳卓著,呈请诠叙局予以褒奖。马先生虽然不再对治运负主要责任,但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他一直都深度参与江北运河治理,为修浚运河事业不遗余力,赢得很高的社会声望。

  痴心不改,奔走不息

  1931年8月26日,高邮运河决口,北门外北市,首当其冲,水深一丈许,高邮精华,本在北市,完全冲没。惟城内外死尸遍处,均沉水中,腐朽之臭气熏天,瘟疫流行。这场灾难,里下河地区有1320万亩农田颗粒无收,倒塌房屋213万间,77000多人死亡。此时,马士杰先生已卸任公职11年,他作为难民代表立即致电省政府,请求拨款赈灾,并被公推为淮扬水灾善后委员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受邀约赴省府商谈修复运堤事宜。他还陪同省有关官员视察高邮运堤工地,去上海请求国府水灾会拨款。马士杰先生为家乡奔走,为乡民纾困,为运堤的修复呼号。其心拳拳,其情殷殷。

  马士杰先生从1920年卸任公职,直到1946年离世。其间26年仍然做了大量实事,造福乡里。他思路开阔,兴办实业,在交通、发电、典当、职业教育及服务行业成绩卓著,成为有作为有口碑的开明贤达,运河巨子。1946年春,高邮城第一次解放,马士杰先生向人民政府水利部门介绍运河防汛和治理问题,还献上亲手绘制的运河地图,详尽讲解,竭尽其诚。他还配合政府土地改革,主动上交田契等物。

  印章明志,功在历史

  马士杰先生的一生都在运河边奔走。大运河开阔了他的视野,给他知识、智慧和力量,他把这一切也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家乡和魂牵梦绕的大运河。马士杰先生的诗文著述并不丰富,但有两方印章,值得玩味和思考。其一曰“有何不可”,表明了他的不畏艰难的执着和坚韧。只要有益于世,有功于民,他就全力去做。其二曰“道在瓦砾”,语出《庄子·知北游》,意思是大道无处不在,即使是身边不起眼的平常之物(瓦砾),也有大道存焉。大道就存在最平常的地方。在马先生看来,只要有益于世,就值得去做。救世之道就在细碎的事物中。这无疑是验证了他纾解民困的侠义心肠和济世情怀。

  马士杰先生毕生都在为治理大运河而努力。这种根生于心的情结,不只是对家乡对大运河的热爱和责任,更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家国情怀。马士杰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治运情结只是其有益有为人生的一扇窗口。

  感谢倪文才先生倾注心血、费尽辛劳编著《马士杰先生年谱》。该书史料珍贵,凝练厚重,让我们近距离看清高邮近代著名乡贤马士杰的身影和面容。马士杰先生爱乡爱民爱运河的情结,让我们这些运河后学难忘、受益、感动和骄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悦读
马士杰先生的运河情结
广告
高邮报悦读04马士杰先生的运河情结 2022-04-01 2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