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富裕 记者 孔令玲)近日,在菱塘回族乡清真村“圆桌议事”会议室,一场“调解会”在此召开。在清真村村委会的多次协调下,吕某与何某两家最终同意签署协议,握手言和,邻里之间存在半年多的用地纠纷终于得到解决。
能够顺利解决邻里间的“陈年旧账”,得益于菱塘回族乡积极探索的“圆桌治理”模式。“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首批援法议事范例单位,清真村开辟了专属阵地,聘请法律顾问,每个村民小组通过民主推荐选出一名议事员,针对村内的各种事情和问题矛盾,让村民坐下来集体协商,最终形成合法合理的决策或意见。”菱塘回族乡人武部部长、清真村党总支书记杨泽海介绍,“圆桌议事”平台既高效化解纠纷,更增进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
如今,“圆桌治理”模式已成为菱塘回族乡村民自治的重要平台。菱塘回族乡坚持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不断健全“法治菱塘”建设网络组织,动员“圆桌议事”成员下沉到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担任法治指导员。同时,积极发挥“圆桌议事”在移风易俗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作用,以议事成员为先进典型,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另外,菱塘回族乡还将“圆桌议事”模式与加快“智慧菱塘”建设统筹结合起来,依托一体化平台,创新“网格化+”体系,有效实现了社会治理共建共融。据统计,“圆桌治理”模式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多件,营造了和乐、和美、和谐的宜居环境,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