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一座被文学宠爱的城市,“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文脉成为高邮强大的文化基因之一。从古至今,谈到我们的城市,似乎总绕不开文化、文艺以及文学这些话题,而今天的高邮作家们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在丰富着这个美好的城市命题。9月25日上午,市作协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举行。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作协领导班子,总结了过去几年作协各项工作,谋划今后全市文学事业发展。历史从昨天走来,未来从脚下延伸,让我们用硕果累累的过去,祝福花开满园的美好未来。
聚焦队伍:走出一大批作家
组织是协会工作的根基和关键,做基层协会组织工作需要有心、热心和细心。市作家协会历来注重抓好各级会员申报工作,现有省作协以上会员45名,其中中国作协7名,县本级会员141名,会员人数特别是持续增长的国家和省会员人数在省内县市(区)名列前茅。
市作协还重视各类项目申报,注重会员作品的推介,针对中国作协、省作协以及扬州市政府文艺引导资金项目,积极帮助会员打磨作品并根据项目特点做好推荐报送。多年来市作协在中国作协、省作协重点扶持项目方面均有斩获,在历年扬州市文艺引导资金项目中高邮作家作品都占据大半壁江山。近五年来,市作协会员正式出版文学作品30多部,给高邮文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市作协还注重做好作家作品研究。逢作家出版作品,作协积极组织召开品读会和研讨会。2018年,作协开展了王三宝的散文集《绿果》研讨会,就散文的写作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让与会者感受深刻;2019年还专门就女作家团体召开研讨会,扩大了类型文学团体的区域影响力,推出了9名知名的本土作家群体;2020年,江苏省作协与扬州市委宣传部、高邮市委宣传部为长篇散文《一个人的平原》举办座谈会,受到了国内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同年,黄国禹《贴地飞行》研讨会召开,将作协的研究视角延伸到古诗词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本地作家的创作实践活动。
几年来,《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等报刊每年都多次介绍高邮的作家和作品。2019年开始我们启动了每年一度的高邮作家读书班活动,邀请储福金、汪政、朱辉等一批名家来邮讲座。2021年,市作协又邀请了《钟山》《雨花》《扬州江诗刊社》等一批名刊主编和文学名家来邮讲学,给作协会员“充电”“加油”,进一步提升作协会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
聚力创作:取得一系列殊荣
作家是作协的根本,作品是作家的命脉。市作协在近年来会员作品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聚焦“精品”二字做文章,在名刊大报发表作品以及获奖方面取得一系列殊荣。
本土作家发表作品层级不断提升。近年来每年都有作家在《诗刊》《钟山》《雨花》《美文》等报刊发表作品,并多次被《小说选刊》转载;2021年《美文》杂志开辟了“汪曾祺笔下的乡土世界”专栏,受到了《散文海外版》等选刊的关注。在国内主流文学刊物上,时常能够看到高邮面孔,听到高邮声音,读到高邮文章。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雨花忠魂”百部雨花台烈士传记创作中,高邮作为县级市独挑大梁,创作了《毛福轩传》《成贻宾传》《孙晓梅传》《马克昌传》等四部长篇传记作品,为全省重大题材作品创作贡献力量。
作品捧出来且不断走出去,高邮作家作品还获奖不断,重点作者也被各级组织关注培养。新诗集《扬州慢》获得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李光荣下乡记》获得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散文《一个人的平原》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散文作品《节刻》获三毛散文奖,秦汝璧获得《钟山》之星年度青年佳作奖;周荣池入选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优青、周荣池文学工作室获批扬州名师工作室(扬州市首家文艺类名师工作室),徐霞等作家入选扬州英才培养计划、秦邮英才培养计划。市内10多部作品获得扬州市政府文艺奖,高邮文学艺术奖获奖作品也是独占鳌头。
市作协还积极参与办好重点文学奖项。利用汪曾祺这一闪亮的文学名片,积极做好文学奖的评选工作。第五届文学奖在全国范围内评出优秀短篇小说8篇,其中3名作者后成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被业内称为“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风向标”。2019年,第六届汪曾祺文学奖评选活动中,莫言、阎连科、毕飞宇、鲁敏等名家的8部名作获奖,进一步擦亮了这一文学品牌,使汪曾祺文学奖成为省作协共同主办的重点精品文学奖项之一。2021年,在办好汪曾祺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基础上,市作协又提议增设汪曾祺文学奖散文奖,进一步扩大这一文学名片的内涵和影响力。
聚神创新:抓实一揽子活动
文学要面向未来,未来在于立足传统的创新与探索,市作协就此做了很多有益尝试。结合全市的各类活动,积极融合文学和作家的身影,让志愿服务更优雅,让文学事业也更接地气。作协定期与相关学校组织文学沙龙活动,以志愿服务推动作家走进基层走进生活。市作协和市教体局联合成立了校园文学联盟,将校园文学社和师生的文学创作动力激发出来,在历次省市级的征文中收获累累。作协还组织“走出去”文学交流活动,先后在金湖、淮安、南京等地组织参加文学志愿服务。
市作协联合图书馆启动了“高邮作家专架”活动,动员广大作家参与公益活动。第一期活动收到图书2000余册价值6万元,无偿捐献给了图书馆和学校文学组织。市作协还注重对会员的公益文化扶持力度,从2017年起,每年为会员免费征订《文学报》等专业文学期刊。作为县级作协,主动承接省作协的相关重大活动,特别是各类高研班、读书班的采风活动,极大地展现了地方文化的魅力,也给本市会员提供了更多接触名家的机遇。
市作协注重抓好行业文学服务,每年都与各行业和单位组织联合公益征文活动,2018年组织公益性征文15次,大大地扩大了作协的区域影响力。2019、2020年又配合市委宣传部、文联等组织童心里的歌声、建国七十周年等系列征文,提升市作协工作的社会融入度。2021年以来,与市交投集团合作举办交通主题征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配合市政协和文联举办“我的家乡在高邮”全国征文活动,收到稿件数百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张兆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