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高邮市公安局把教育整顿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高站位组织领导、高标准研究谋划、高要求动员部署、高起点开局起步,对表对标三个关键环节、四项重点任务,坚持以学习教育为先导,抓实抓好政治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切实完成学习教育环节各项任务,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进一步筑牢忠诚警魂、提升法纪意识、展现良好形象。
强化组织引领,确保全员覆盖“零遗漏”。
部署发动到位。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教育整顿方案,明确主官履职指引,组建专职化教育整顿办公室,设立专项整治组、执纪监督组、舆论引导组、督查指导组和后勤保障组。印发学习教育计划,突出公安特色,明确了推进步骤、时间节点和具体措施,确保学习教育紧跟形势、不离轨道、不偏航向。氛围营造到位。全局层层动员部署,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激发全警融入教育整顿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开设教育整顿网站专栏,打造先进人物事迹墙、党史学习读书角、教育整顿宣传栏等阵地,高时效、全方位、多角度反映教育整顿推进情况。督导推进到位。建立局党委挂联督导制度,成立8个检查指导组,对各单位开展巡回指导,通过“看、查、评、比、改”五项流程,扎实做好日常组织协调、情况调度和督导推进,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确保督导检查全覆盖。建立队伍教育整顿每日动态报送制度,实行挂图作战、清单推进,每周下发任务清单,落实 “周例会、旬调度、月研判”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节点落实落细、执行到位。
聚焦思想教育,确保政治建警“零盲点”。
以“政治引领”为核心。按照“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求,创新“学系列讲话、学党史教育,谈思想认识、谈问题不足、谈整改措施”两学三谈活动。组织“学党史、铸警魂”主题活动,邀请国家税务总局党校等专家教授,对全局民警、辅警进行专题培训。借助“高邮警方”微信公众号推出“一起学党史”和“教育整顿看这里”两个栏目,动员民警将学习内容简图设置为手机屏保、电脑桌面,引导民警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学。组织全警观看《平安中国之守护者》,统一订发《中国共产党党史》等14类学习书籍1914本,专用学习笔记1300本。以“关键少数”为警戒广大民警重点。组织开展全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活动,参观高邮市秦邮红盟先锋学堂党史学习教育馆和“白衣圣人”吴登云事迹展览馆,追溯红色记忆,筑牢忠诚警魂。局党委成员及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讲好党课、带头开展知识测试,累计讲党课146次。全面梳理前期政治轮训全警参与情况,对因办案、出差、值班备勤等原因未能及时参加的人员集中“补课”。针对个别生病行动不便、确实无法参加集中学习的人员,将课件视频和学习书籍安排专人送教上门。以“正反引导”为载体。在正向激励方面,利用本地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周山烈士纪念馆、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等红色资源,组织民警开展党性锻炼15批次869人次。开展“学身边英模”活动,精心提炼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菱塘派出所、“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刘玉山等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作为全警学习对象。以“南海警务室”为跟班学习点,组织社区民警“跟班先进找差距”,邀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戴华事迹宣讲团为民警作事迹宣讲,举办“学英模悟思想 争先进——我是党课主讲人”竞赛活动,不断汲取先进典型的丰厚滋养。在反向警示方面,召开队伍教育整顿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剖析当事人堕落的轨迹和思想根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织民警参加职务犯罪庭审旁听活动,警戒广大民警从中汲取教训,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坚持查纠痼疾,确保从严治警“零禁区”。
主动接受监督。及时公布上级指导组值班电话、邮政信箱,依托来信来访、“12345”政务热线、民意访评等问题收集渠道,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和违法违纪线索。实行“举报线索核查、涉黑涉恶线索倒查、重点专案评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回头查、大平台执法数据排查”五查工作法,坚决做到如实核查、如实处理、如实上报。把开展教育整顿与市委巡察反馈的3类14项56个问题整改工作相结合,抓实重点领域整改。开展自查自纠。制定《高邮市公安局职权事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办法》,采取“个人找、互相提、单位查、集体评”等方式,以每项职权行使为风险点,认真排查廉政风险,对查找出的各类风险,分析风险内容、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确定风险等级,研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启动全覆盖“谈心谈话”活动,向民警讲清楚“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发动民警对照“四个不到位”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摸底梳理。开展全市公安机关违规突出问题专项排查整改工作,围绕违规查询信息、违规经商、违规担保等六大类重点问题,大力进行专项整治。启动开门评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线连线、面对面”等方式,充分利用征求意见座谈会、警民恳谈日、法制宣传日、政府服务热线电台直播和“千警进网格、家园当卫士、为民办实事”活动等载体,介绍公安机关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情况,征求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队伍建设以及开展队伍教育整顿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已召开座谈会、恳谈会36场次,走访各界群众600余人,征求普法宣传、交通管理、警务便民等意见建议26条。
突出为民实践,确保学用结合“零空档”。
探索交所融合。为着力破解基层派出所安全监管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和处警不及时等难题,推动8个农村交警中队和8个派出所融合运行,实行党支部书记负责制,由派出所所长任党支部书记,统揽队伍和业务工作,派出所教导员和交警中队长任党支部副书记,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指挥、管理、窗口、保障、考核“五个一体化”运作模式,实现一警多用、一警多能、联勤联动、共建共治,有效提升了警务效能和公安基层治理工作水平。融合以来,派出所警情到场时间平均缩短15%,警情处置时间平均缩短25%。深化政务服务。全力推动派出所“公安1号窗口”入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业务涵盖户籍、车驾管、出入境签注及治安类证明、许可、备案等212个高频事项。推出“群众身边的流动窗口”,派出所民警主动上门为特殊群体、企业集宿区员工定制办证。该局送桥派出所和交警大队车管所分别被评为“扬州公安美丽服务窗口”。建成重点企业驻企警务室,开辟便企通道,加强警企沟通,为企业发展提供点对点服务和支撑。开展“企业职工防骗宣传周”“财会人员防骗培训班”“企业挪用公款专项清理行动”等活动。今年以来,为企业解决疑难杂症30多件,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组建平安哨工。坚持 “多元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加强平安前哨“哨工队伍”建设,制定“平安哨工”工作任务清单、考勤制度和考评奖励办法,充分组织利用好这支社会资源和治理力量,推动信息采集、数据资源、风险防控、要素管控、基础管理、为民服务等功能融合,实现民警从“警网融合实施者”向“警网融合组织者”的角色转变,致力于把“哨工”打造成基础防控的第一触角,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努力以网格“小平安”构筑社会“大平安”。今年以来,“平安哨工”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1名,提供有效破案线索16条,协助公安机关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