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0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
——记夏凤山烈士

  夏凤山,男,原名祯聚,号奉三,高邮县第五区团庄(现属宝应县柳堡乡)人,1907年8月28日出生。

  他聪明好学,15岁便考入高邮师范学校。师范毕业后,夏凤山先后在高邮五区郑渡小学、临泽小学任教。他教学认真负责,深得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夏凤山青年时代,正值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掠夺的时期,国内军阀割据、战争频繁。他胸怀救国救民之志,辍教从政,于192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夏,北伐军到了苏北,高邮建立了国民党政权,夏凤山担任国民党区分部委员。任职期间,他积极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唤起民众,打倒土豪劣绅,除暴安良,兴利除弊。

  在革命实践中,夏凤山逐渐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狰狞面目,他逐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国救民。于是他在革命处于低潮的1928年初,由郑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即被派往东台县溱潼(现属姜堰市)担任特支书记,化名夏春江,以教学作掩护,秘密开展地下工作,发展了60名党员,壮大了组织。由于工作成绩显著,他受到了中共扬州特委的表扬。

  1929年2月,夏凤山因在溱潼活动时引起了敌人注意,便又回到高邮地区,以五区肖菱乡二总二里上下村团董身份作掩护,继续从事党的工作。9月,中共江苏省委指定他担任中共高邮县委常委。这期间,夏凤山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先后在高邮城、界首乡师和临泽等地发展了一批党员,播下了革命火种,并积极布置和领导了高邮城工人组织工作和夏集区的农民运动。他和郑洪发动群众对团庄、郑家渡的土豪劣绅进行斗争。1929年上半年,春荒严重,群众饥饿难忍,夏集一带的农民在夏凤山等宣传发动下,纷纷到地主家里扒稻,同地主进行斗争。同时,夏凤山还在团庄利用团董的身份为地方建桥铺路,开展禁止赌博、禁吸鸦片活动,并带头公演文明戏,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

  1930年2月,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夏凤山暴露了身份,遂离开高邮,转移到上海,化名王络舟。同党组织取得联系后,他在中共江苏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复杂的斗争环境里不畏艰难,不辞劳苦,积极为党工作。他经常身穿工作服,扮成泥瓦匠,深入工厂,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了适应工作需要,他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学习日文。当时,上海充满了白色恐怖,共产党人随时都有被国民党反动派捕杀的危险,而夏凤山却毫不畏惧。他说:“余头可断,身可殒,而革命之志不可忘。”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强的革命意志。

  1930年8月11日,浦东区委遭敌人破获,夏凤山等共产党员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夏凤山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敌人毫无所得。在狱中,他组织难友进行绝食斗争,反抗监狱的虐待,写下了《狱中黑暗记》等诗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并用《苦刑使人莫知道》《难友真可怜》等歌曲,号召狱中同志“誓死不承认,才是真英豪,身体受痛苦,精神永不老”“快快团结起,一定要牢记,万众一心,冲出监牢,恢复自由权,”从而鼓舞了同志们的革命斗志。由于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种种折磨,夏凤山大量吐血,于1931年11月18日牺牲于江苏省第二监狱(上海漕河泾监狱),年仅24岁。当时,亲友们发现,夏凤山满嘴墨汁,身边的一张纸条上写着:“死有重于泰山,死有轻于鸿毛,但死得其所,死有何妨!”表现了共产党人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夏凤山是我党的一名坚强战士,其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公益广告
   第04版:专版
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
高邮法院2021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聘用制书记员公告
高邮报专版04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 2021-04-07 2 2021年04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