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久强 建荣 永飞 记者 维祥
“呼应连淮扬镇高铁全线贯通的‘大势’,我们同步建成投用高邮‘双站’、综合客运枢纽和邮都大道,‘运河古城’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这段话是市长张利在日前刚刚闭幕的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发出的铿锵宣言,这也是对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高邮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最权威、最动人、最简练的总结。
高铁开通运营,高邮告别“地无寸铁”历史
2020年12月11日,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却是高邮永载史册的光辉之日。这一天,连淮扬镇铁路开通运营,高邮站和高邮北站投入使用,高邮迎来了其历史上第一列高速列车,彻底告别了“地无寸铁”的历史,正式迈入“高铁时代”,由此圆了高邮人期盼多年的“高铁梦”。
“2015年9月,连淮扬镇铁路高邮境内3个标段的施工单位正式进场施工;2015年10月16日连淮扬镇铁路高邮段成功打下第一根正式桩,标志着连淮扬镇铁路高邮段正式开工建设;连淮扬镇铁路2020年4月1日进行静态验收;2020年8月31日连淮扬镇铁路全线贯通;2020年12月11日,连淮扬镇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对每一个节点和时间不但记忆犹新,而且刻骨铭心。他介绍,市里成立工程建设服务指挥部,全力服务连淮扬镇铁路高邮段建设,为连淮扬镇铁路如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此填补了高邮交通运输发展最短板,掀开了高邮交通运输发展新篇章。
更为可喜的是:2021年1月20日,全国铁路实行新的运行图,高邮正式加入全国铁路“朋友圈”,高邮人从“家门口”坐上高铁可达全国各地,真正进入高铁时代,未来可期。
“交通强市”战略,推进发展“邮”为精彩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夏瑞林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邮交通运输取得了显著成就,围绕“建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目标,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全面增强行业治理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目标任务,有力地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推进“四好”农路建设,让农民更富裕
“我们卸甲镇为方便农民就业、促进产业兴旺,每年提档升级约15公里农村公路,按照二级公路的标准重点打造了1条长9公里的双金大道,串联集镇与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一号公路’。”“我们菱塘回族乡‘修路兴乡、以路富民’,全乡公路全部循环畅联,助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均GDP超过17万元。”卸甲镇和菱塘回族乡分管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四好农村路”建设如数家珍,这只是高邮“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五年间,高邮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430公里,行政村四级路通达率100%,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977.72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92.26%。同时,实行农村公路管养“路长制”,建成1个“建管养运”综合智能管理平台和1个病害展研院,成功打造“邮乡阡陌”“驿路上有你”农路品牌,并连续多年获评省级优秀,顺利创成“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并有望在来年创成国家级示范县。推进完善三级物流体系,建成1个电商快递产业园和175个行政村集中配送点,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大力发展高效率物流,快递下乡进村量达到30%以上,有效促进了“农路+物流”“农路+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公交一体化改革,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城乡公交一体化,我从司徒到市区再也不用转车了。”“公交实行阶梯票价,农民进城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同样距离比原来减价一半还真是省钱。”“每个星期我和老伴乘公交去市里接孙子都很方便。”说起公交服务,市民称赞不已。
“十三五”中后期,全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水平达到5A级标准,镇村公交乡镇开通率100%。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科学研判的基础上,以“群众得实惠、财政可承受、企业能发展”为总原则,果断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大胆建设有高邮特色的城乡全域公交体系。2020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编制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十年规划,对原有经营主体、类别、线路进行整合,对城市公交、农公班车、镇村公交实行一体化改造,科学设置站点、调度班次、保障运力,动态优化线网,公交与高铁站、医院、学校、商场、居民区实现无缝衔接。市交投集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过去我市城乡客运实行的是城市公交、农公班车、镇村公交三级网络模式,2020年,他们以满足群众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为核心,以激发企业活力为抓手,将原公交公司和2个农公分公司、1个镇村公交分公司进行合并,组建高邮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实行独立经营、独立财务、独立核算。对11条城市公交线路、10条农公线路、28条镇村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保障城乡居民出行。新城乡公交采用2元、3元、5元计站式收费,8站为一个计费标准。改革启动后,新增公交办卡量近6万张,日均公交载客量超过24000人,车辆实载率较“十二五”末提升3倍,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推进水上建管,让航运更“绿色”
“我市水网纵横,河道密布,而且拥有京杭运河等多条重点航道,如何用好、管好航道,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市交通局分管负责人陈启权对记者如是说。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制定了《扬州内河港口高邮港区总体规划》,整合港口资源,推进内河非法码头整治,加强常态长效管控,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在全省率先完成《京杭运河高邮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规划方案》,推进3个先导性项目,实施通扬线航道“五改三”整治工程,打造绿色生态航道,提升内河航道货运能级。落实船舶污染物“一零两全四免费”长效管理机制,完成运河“三无”船舶整治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任务,对400总吨以下货运船舶加装储存柜和监控装置,实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理,实现“水清、岸绿、船通畅”。
——推进源头发力,让服务保障更扎实
为加快完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我市先行启动1个停车区、5个服务区建设,为过往车辆提供停车休整、加油充电、人员休息服务。开展农村公路亮化工程三年行动,制定标准按灯补助乡镇,逐步提升乡村双车道四级路亮化率,提高农村交通事故预防能力。系统推进源头治超,实行路警联动执法,强化重点货运源头监管,闭环管住人、车、路、企。 (下转2版) (上接1版)在辖区重要干线布局新建或迁建治超站和卸驳载场,其中已建成S264三垛治超点及卸驳载场,有序推进G233高邮城南治超点、马棚治超点及卸驳载场和S333超限检测站前期工作。
久久为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再创新高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秉持交通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理念和思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十三五”前四年,高邮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约122.07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98.30%,其中,铁路投资约6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1.61%,公路投资约42.11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4.50%,水运投资约10.18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34%,枢纽场站投资约6.7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53%,航空投资约0.01亿元,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约0.02亿元。
“十三五”前四年,高邮交通完成基础设施投资目标的68.4%,基本达到序时进度。铁路、农村公路和客运枢纽场站建设均超额完成投资目标,航道船闸较好地推进投资建设,完成度均超过50%,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港口、航空、货运枢纽等方面投资进一步加强。
谈及“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夏瑞林豪情满怀地说:“十四五”时期仍是我市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去建设交通强市,锐意推进和储备一批层次更高、影响深远、惠及百姓的重大交通项目,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工作先手棋、先行军作用,支撑高邮人民对更加美好的生活向往和更高质量发展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