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我市的运河两岸堤段发挥着重要的“廊柱”支撑作用。如今的两岸堤防林木葱茏,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景、冬有韵,成为市民锻炼和赏景的网红“打卡”地,运河堤林也成为我市对外的“绿色窗口”。这主要得益于市京杭运河管理处护林班组管护得力,这其中有一位优秀的代表——最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的陈志萍。
护林巡防十余年
步行超过三趟“长征”里程
据了解,运河堤上的树木栽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今都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构建起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市京杭运河管理处承担着这道“风景”的管护任务。
今年刚过不惑之年的陈志萍,十多年前成为市京杭运河管理处的一名护林员。她负责的工段是运河二桥至运东船闸,全长大约3公里,主要职责是护林巡防、修剪树枝、清除杂草、捡拾垃圾、堤防管护和树林防火等,用她自己的话说,“都是一些碎碎叨叨的事情”。
陈志萍日常开展护林巡防早、晚各一次,每天早上六点就到岗位,一副手套、一个蛇皮袋,外加一把割刀,就是她的全部“装备”。遇到枯死、挂落、碍行的树枝需处理,弄不动的就做个记号,请来伐木工及时清理掉,多数时候她就靠“十指钳”——利用双手抹枯枝枯叶,因此她的双手变得十分粗糙。遇有树林间杂物和垃圾,她要及时清理,一趟又一趟清运,清理干净后大树显得更加笔直挺拔,而她却常常累得直不起腰。别人下班之时,却正是她上岗巡防之时,一年到头几乎天天如此。遇到刮台风、下大雪等极端天气,她更是24小时待命,随时出征。这样的特殊“作战”每年都有几次,她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市京杭运河管理处副主任徐平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陈志萍从事护林工作十余年来,仅日常护林巡防每天两次,单程3公里多,来回四程就是12公里,一年下来有4380余公里,至今巡防总里程近4万余公里。陈志萍用双脚丈量出河堤的长度,用双手扮靓河堤和林间的整洁度,展示出了一名护林人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徐平原还告诉记者,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兴起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需要,这一路段亦已成为我市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需要一名认真负责的护林员担当大任,因此处里将陈志萍从别的工段调至现工段。起初仅她一个人负责该工段,因工作量过大,处里又增派一人帮助她管理,两人本可倒班调休,但她却坚持天天出工,常年不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河堤树木枝繁叶茂,绿化郁郁葱葱,风景更加迷人。而且由于陈志萍的认真负责,路段环境一直保持优良,不仅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增色添彩,也为单位节省相关费用十几万元。
工段就是“阵地”
她与破坏者“斗智斗勇”
天天在盂城驿至运东船闸段锻炼的老张告诉记者,管与不管就是不一样,原来此路段两边有毁绿种菜的、养鸡养鸭的、堆放杂物的,令运河东堤风光带大煞风景。现在这些现象不见了,环境变美了,河堤护林员功不可没。
“好好的绿地,最烦毁了种菜,而且屡劝不改。”陈志萍深有感触地说。在体育场西侧有一住户老太,年年在河堤护坡毁绿种油菜,陈志萍多次上门苦口婆心劝说,老太的子女也曾劝说老太不要种了,但是老太就是固执己见,我行我素。陈志萍严格按照规定铲除其违规种植的油菜,同时,她找来多个泡沫箱给老太种菜,终于解决了这一毁绿种菜的“老大难”问题。老太很是欣慰,老太子女对陈志萍的做法深表感激。
徐平原告诉记者一件事,去年正月初八,别人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氛围中,而陈志萍却在为清理河堤上的杂物忙得大汗淋漓,令他十分感动。原来有一位船上住户老人,平时喜欢捡拾旧货卖钱,春节期间因捡拾物丰富,捡拾到的废旧物太多,堆在河堤上,影响通行很不安全,陈志萍巡防到此后立即向处里求援,召集同事一起帮助老人将旧货搬到船上。徐平原说,老人上船的跳板非常狭窄,我作为男同志走在上面都感到胆战心惊,而她却毫无惧色,一趟又一趟帮助搬运,整整搬了一天,真是了不起。
在京杭运河管理处办公地附近有一片老旧居民区,由于相关配套设施缺乏,老百姓生活较为不便。有一个住户擅自在林间安置了一个露天茅缸,臭气熏天,影响环境,令周边邻居十分反感。陈志萍领受任务上门处理,多次劝说无效后,陈志萍果断捣毁了该住户茅缸。对于一些居民的劣习,陈志萍除了苦口婆心劝说,因势利导外,还换位思考,为居民谋便利。考虑到露天茅缸是因为居民如厕不便,于是她就组织居民联名写信,帮助递交,通过处里积极协调,由社区在此建立了一处公厕,既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解决了如厕难题,又优化了环境,她的做法得到了居民们的啧啧称赞。
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做好一件事,陈志萍十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护林琐事做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全国绿化委员会将全国绿化奖章颁予她,乃实至名归。
记者另悉,陈志萍因积劳成疾,今年被查出患上了肿瘤,目前正在接受治疗,医疗费用巨大,水利系统已组织开展了捐助活动,希望更多的好心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我们的“绿色使者”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