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智:巡防战线上的“城市猎人”
危急间,是他雷霆出击,救人于千钧一发;抓捕时,是他冲锋在前,弹指间一招制敌;节日里,是他伫立街头,守护了邮城长安。他默默耕耘、赤诚奉献,为守护一方群众安宁,付出了自己最美好的华年。他就是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陶明智。
陶明智,2004年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为高邮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综合科科长。从警以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嘉奖三次,并荣获“江苏省第四届最美警察候选人”“扬州市公安局第二届最美警察”“扬州公安优秀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牢记宗旨 勇于奉献担当
15年前,陶明智由导弹护卫舰上的一名海军军官转业入警,从此和巡特警岗位结下了不解之缘。
参加公安工作后,陶明智主动担当履职,每年参与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50多起,参加重大安保活动40多场,却从不叫苦叫累,展现了军人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
今年3月1日,陶明智在巡逻时发现一女子跳河轻生,女子顺着水流下沉,情况危急。他当机立断,迅速跑到河流下游,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河中,奋勇截住了跳河女子并将其救上岸,安全交给了家人照顾。
“陶明智就是我们的守护神。”在高邮城区,提起陶警官,许多人都竖起大拇指。
不畏生死 彰显英雄本色
陶明智在巡特警大队一直兼职处警工作,每年带领中队接处警3300余起。他认真对待每起警情,第一时间出警,迅速妥善处置,至今未接到一起有责投诉,接处警工作考核一直处于全队前列。
2018年9月23日,一名“武疯子”精神病发作,用刀威胁家人及邻居。陶明智赶赴现场后,先是冷静观察,趁“武疯子”不注意时冲上前去,瞬间将其撂倒,夺取其手中菜刀。虽然成功化解了险情,但陶明智在夺刀过程中,手部被划伤,腿部也多处受伤。
2016年1月22日,市区通湖路某金店发生“持枪”抢劫案。此时陶明智正带领三名队员冒着雨雪在街面武装巡逻。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后,他1分钟内便赶到现场外围,按照应急处突战术队型,对屋内歹徒实行包围。当卷帘门打开半截时,他第一时间冲入店内,面对持枪劫匪,果断用手持警棍猛击嫌疑人,仅用2分钟便将其擒获,从其身上搜出仿真手枪一支、匕首一把,被抢黄金146件,重量共计3646.06克。
恪尽职守 舍小家顾大家
陶明智的左腿因伤有一块钢板至今还未取出,一动便隐隐作痛。而他却像“没事人”一样,除了正常上班处警,还坚持加班加点,默默忍受疼痛。为此,妻子没少埋怨他。
今年3月31日,大队50名警力赶赴南京参加全省跨区域安保实战演练,陶明智负责后勤保障和联络协调工作。演练当天,读高二的儿子突发阑尾炎,接到电话时,陶明智只能安慰妻子先带孩子去医院救治。
2014年8月底,陶明智正在休公假照顾重病住院的老母亲,突然接到大队通知,要求立即归队参加驰援任务。他耐心地向母亲、妻子做好解释后,赶忙随队赶赴扬州执行任务。20多天的执勤工作,他没有请过一次假,每天只能用空余时间打电话嘱咐家属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蒋康明:守护平安的“拼命三郎”
数十天的跨省追捕,二十余小时的连续蹲守,完成任务的他晕倒在地,清醒后的第一句话竟还在询问案件进展;数百家企业、上万人辖区,行走在乡间地头,交流着家长里短,他是群众心中处事公允、为人热心的“蒋所长”;打击破案、清查整治,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以“拼命三郎”的姿态,全力维护起辖区平安稳定。
他就是市公安局三垛派出所副所长蒋康明。
拼命三郎、身先士卒
他以“案件必侦破”为宗旨
2019年8月14日晚,蒋康明奉命赶往福建省抓捕一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犯罪嫌疑人。到了地头后,蒋康明就忙着联系当地警方,查寻踪迹、确定身份、制定抓捕计划。8月23日晚上6点,经过连续多日的蹲守伏击,蒋康明和同事终于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8月24日,蒋康明将犯罪嫌疑人带回派出所,移交给所里其他同事审查。连续在外奔波忙碌了11天,身体一直很棒的蒋康明也感觉有些吃不消。回到家后,他对妻子说:“我先睡会,感觉浑身不舒服。”
次日夜里,蒋康明在家中突然跌倒在地、陷入昏迷。吓坏了的妻子连忙拨打“120”,将其送往医院抢救。经过连夜抢救,蒋康明脱离危险,苏醒了过来。医生初步诊断,蒋康明的昏迷是由于长期疲劳过度,身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导致的,下一步需要耐心静养,并接受全面检查。
蒋康明醒来后,想的第一件事便是打电话询问同事嫌疑人有没有将犯罪事实交待清楚。妻子一边哭着,一边埋怨着说:“你就少操点心吧,等身体好了再去忙啊!你要是有个什么意外,我和孩子怎么办?”“没事了,这不又‘活’过来了嘛!”蒋康明笑着安慰妻子说。
动真碰硬、恪尽职守
他以“平安不出事”为信条
作为分管治安的副所长,蒋康明始终身先士卒,与各类违法犯罪“动真碰硬”。在派出所同事眼中,蒋康明只要工作起来,就像个“拼命三郎”。
今年5月份以来,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摸排线索、案件侦办关键时期,蒋康明因连续加班、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发起了高烧。为了不影响手上工作,他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接受治疗,而是买了些退烧药后,又返回单位继续工作。前两年,三垛派出所对一名毒贩进行抓捕。毒贩骑上摩托车逃窜,蒋康明见状就冲了上去,跃过摩托车的车头扑倒毒贩,并狠狠地摔在地上。
勤于走访、乐于奉献
他以“服务不缺位”为目标
身为副所长的蒋康明同时还兼任着三垛镇三阳社区的社区民警,除了要直面刀光剑影,还常常要和群众拉扯“家长里短”。为了做好社区工作,蒋康明总是勤于走访、乐于帮人,努力做到“服务不缺位”。
针对辖区企业数量多、集中度高的特点,蒋康明以积极探索“警企共建平台”,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方式,倾听企业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建议和帮助。截至目前,他累计走访企业100余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50余件,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0多起,受到辖区企业业主和党委政府领导的的一致称赞。
老朱年近八旬,性格古板,家里有些事就往派出所跑。许多次,都是蒋康明接待的老朱,笑脸相迎、好语相向,有事说事、有理讲理。一回两回,老朱对蒋康明特别信服,有事就认准了“蒋所长”。凭着为人热心、处事公允,蒋康明成了辖区群众眼中的“热心人”:邻里之间因琐事打坏了眼镜,他自掏腰包平息事端;寒冬腊月,他给特困渔民送去皮夹克御寒……
近年来,蒋康明帮助辖区企业解决难事50余件,帮助群众化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60余起,凭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贴心到位的服务,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有口皆碑。
史玉贵:辖区居民的专属“110”
一声“老史”,度春秋过寒暑,三十余载,恪尽职守。一本“账簿”,跑东村走西头,调解纠纷,排摸隐患。一顶“警帽”,入万家伴生死,无私奉献,警魂铮铮。
从警35年,他将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于基层派出所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了不平凡的人生。他常说:“我这一辈子就干派出所这一行,足够了!”他就是市公安局汤庄派出所社区民警史玉贵。
“一个称呼”
他是辖区居民的专属“110”
汤庄镇京汉村、富南村的村民有一个共同的老熟人,他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村中。村民见到史玉贵总会停下脚步,家长里短地聊一会儿,在史玉贵看来,这既是他的工作,也是村民对他的信任。
汤庄镇京汉村、富南村共有29个村组,1000多户家庭,史玉贵对这里如数家珍。“平时我就在村里‘转悠’,1000多户家庭每隔2个多月,就要全部走访一次。”史玉贵说,“农村居民不同于城市居民,每天8点钟左右就外出干活了。因此,他每天5点钟便会从家中出发,利用6点到7点的时间段,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宣传安全防范,传授防盗防抢防火技能.....”
经常的接触,必然会产生信任感。史玉贵辖区的老老少少没有一个不知道他,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大史”。说话算话、值得信任,谁家遇到个难事、急事,都愿意找他帮忙吗,这是村民对他最直接的印象,村民的手机中都留有大史的电话号码,他就是辖区村民的专属“110”。
“一本账簿”
他是邻里和睦的亲密“老伙伴”
史玉贵的身上常年带着他的“老伙伴”一本笔记本,他用笔、纸来登记好每天处理的事情,而这个“土方法”却有着大作用。
2018年1月,京汉村有一对兄弟因修房用地闹的不可开交。史玉贵获知后,主动参与调解。他的笔记本中足足有6页纸记录这件事情,从事情的起因、到调解过程,再到调解结果,均记得清清楚楚。同时,每一页纸上都有双方当事人的签名和手印,十分细致。他参与的调解,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每年史玉贵参与调解的纠纷到达数百起,均清清楚楚的记在笔记本上。除了每天处理的事情,史玉贵的笔记上还记录着辖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一些被管控人员以及吸毒人员,他记录的尤为细致。将这些人员记录在本子上,及时找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教育他们遵纪守纪,好好做人。
“一顶警帽”
他是基层平安的忠诚“守护者”
2019年8月23日,在所连续加班二十余小时的史玉贵,突感身体不舒服,四肢无力,头晕。经诊断,是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史玉贵被强行安排住院,而躺在病床上的他,第一件事就是给所长发信息:“我住两天就上班”。
建国70周年将至,史玉贵为了保证辖区稳定,常常是早出晚归,往返于派出所与社区之间,有时一天三、四趟。今年8月,在走访中得知有辖区一位村民精神不好,情绪极不稳定,并有过激语言,说出各种威胁他人的话。史玉贵主动将其作为自己的帮教对象,经常找其谈心,并进行法治教育,很快使其消除了对社会的抵触情绪。史玉贵还联系当地企业,为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使其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