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8月1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神科护士一生的坚守:做患者最信赖的人
  □  王鹤丽 赵妍东方

  她1949年出生,与共和国同龄。她很平凡,工作单调琐碎,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她又很伟大,因为她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得到患者和同事的纷纷点赞。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作为一名党员,她至今仍定期到医院看望患者,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炙热初心。她就是我市第二人民医院已退休的精神科护士长阮转银。 

  吃苦耐劳

  她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赤脚医生” 

  1949年,阮转银出生于甘垛荷花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从小就对医学感兴趣,初中毕业后,阮转银就跟在村里的老赤脚医生后面学习,成了一名赤脚医生。那时候医疗条件十分艰苦,医疗设备只有一个药箱,一个简单的消毒包,几种普通的常见药。阮转银每天起早贪黑,没有固定的薪金,有的只是每月大队给的一些补贴,平时以生产队记工分代酬。为了能给乡里乡亲减轻负担,她还在村里种了几亩车前草、马齿苋、金银花等地产、常用中草药。“我是地地道道的泥腿子,当时一边干农活一边给乡亲们看病,肩膀上不是挑着扁担就是背着药箱,但当时我并未觉得苦。”阮转银回忆道。 

  1976年夏季的一个深夜,阮转银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叫醒,原来是一位途径荷花村的外地渔民,他的妻子即将要生养,听说阮转银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擅长给产妇接生,于是上门找上她。当时自己也身怀六甲的阮转银二话不说,背着箱子就随渔民上了船,强忍着晕船的不适,帮助渔民妻子顺利生产。“当时已经熬了好几个小时,后来渔民为了表示感谢煮了一大锅的糖水鸡蛋,我推辞不过去吃了两口。那时候觉得人家能信任我、找到我,自己的工作就有价值!”阮转银笑着告诉记者。 

  天道酬勤

  她在学习提升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1977年9月份,三垛卫生院召开东片区乡镇赤脚医生工作交流会,适逢当时的县精神病院护理人员紧缺,平时在工作中不怕吃苦、态度亲和的阮转银成为不二人选。当时精神病院地址就在三垛,说是医院,其实只有一排低矮的平房,三五个病人。在这里,阮转银不但是护理人员,为病患打针服药;也是后勤管家,卫生打扫、被褥洗换都是她一人挑。

  随着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化建设要求也在不断提升。1980年,上级出台政策:35周岁以下的医护人员可以报名考卫校两年制的护士班,毕业后就可以拿到中专护士文凭。于是,当时已是32岁、也是三个孩子妈妈的阮转银,第一时间报名考试,并成功考取护士班。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她背着行李前往兴化卫校,开始对知识的渴望之旅。“我当时在兴化卫校挺有名的,因为创造了两个‘最’,全班有48名学生,我一是年纪最大,二是孩子最多,与我一起学习的都是十七八岁的小年轻,压力还是蛮大的。”阮转银笑着说。

  “当时我们是脱产学习,单位还帮我们缴纳120元的学费,12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不能辜负医院对我的期望,一定要顺利拿到毕业证书。”阮转银说,为了学有所成,阮转银每天晚上熬夜看书,平时同学们出去逛街、看电影,唯有她一人留在宿舍学习。兴化卫校离甘垛荷花村不远,阮转银周末骑车回家看孩子,在路上边骑车边背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阮转银通过了考试,拿到了中专护士文凭。 

  几十年如一日

  她誓做患者最信赖的人 

  在外界眼中,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多少有些危险与可怖,但阮转银从不这样觉得,她乐于把医院当成“家”,怀揣浓浓爱心,把病人当成亲人、家人一样精心护理和照顾。对每一名接受诊治的患者,阮转银都能熟知他们的病情、花心思摸清他们的喜好,再沟通做到“对症下药”。

  在2000年的某一天,有精神分裂症的小雪(化名)乘着夜色偷偷溜走,当时外面大雨如注,值班的医生和护士焦急万分。在家休班的阮转银得知后,二话不说,穿起雨衣,骑着自行车出门找小雪。想到前几日与小雪闲聊时,听她说家里有亲戚今天过生日,阮转银寻思着小雪有可能回家参加宴席了。于是阮转银骑着自行车往新华村方向骑去,当她冒雨骑到文游路时,看到一名女子坐在一辆三轮车上面,粉色裙子因为风雨的原因,飘出车外,虽然视野不清,但阮转银凭着直觉找到了!她立马掉头,奋力拦下三轮车,并悄悄地对三轮车主说:“我是医院护士,车上的人是我的病患,请帮忙带她回去。”为了安抚好小雪,阮转银丢下自己的自行车坐上三轮车,一把挽住小雪,对她说:“小雪,你这是回家吗,我这会儿也没吃晚饭呢,要不带我一起回家吃晚饭啊?”说着,让三轮车夫掉头往医院方向走。一路上,阮转银不停地跟小雪唠着家常,等到了医院后,安抚好小雪,她才离开。

  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有着特殊性,对护理人员较高要求。除了有着一套与病患相处的独特方法,阮转银的忍耐性也是出了名的。那是1994年,她在病区病房里核对两位病人的姓名时,其中一位病人突然妄想症发作,一拳击向她的腹部,当时的她刚做完阑尾手术,这一痛击让她直不起身子,坐在椅子上半天才缓过来。尽管这样,她还总是教导年轻护士:“病人动手打人,是因为意识‘糊涂’,并非是把护士当成‘仇敌’,所以,不要和病人计较,更不要憎恨他们,毕竟他们和正常人是不太一样的。” 

  几十年来,阮转银在医院各个病区从事过临床护理工作,接触的精神障碍患者形形色色,挨过病人不少的打骂。但她从没有过要走的念头,相反,她非常舍不得这些病人,一如既往地为他们做好各项护理服务。真情换真心,当病人在清醒后真诚地向她道歉和感谢时,在病人将她视同亲人时,她说:“此时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一如既往

  她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初心

  1975年在生产队入党的阮转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党员。在职期间,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三八”红旗手。如今虽已退休十五年,古稀之年的阮转银却依旧定期到医院看望患者,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退休以后,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时候,阮转银都会自掏腰包,从不多的退休金中省出点钱拿出来买点东西,送去医院看望病人。在医院住了四十年的老杨,在医院一直是阮转银照顾,与阮转银关系最好。每逢节假日,老杨都盼望着阮转银来看他,唠家常、嘘寒问暖、下棋等,每当这时,老杨总是拉着她的手说:“我常常想着你来、盼着你来哟!”尽管自己的身体也不算硬朗,但只要阮转银有空,就会来医院,替她照顾过多年的精神障碍患者剃须、洗澡、洗头、剪指甲等等。2018年春节,医院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自发捐款买点蔬菜和肉,包顿饺子给病人尝尝,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当时身体不适卧病在床的阮转银得知此事后,立刻要丈夫将捐款送到医院,并再三嘱咐一定要送到位。

  一名精神病医院的护理人员,职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阮转银说:“我们就好比是生活的向导,在精神障碍患者迷茫徘徊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尽快回归到正常的人生轨道。”这是一份充满危险、艰辛但事关许多家庭安宁的责任,这是一份虽然单调、寂寞但却无比光荣的事业,因此阮转银能够乐此不疲、从一而终。她总是说:“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源于党的信任、医院的栽培。即使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共产党员的身份却永远不退休。我要做一根蜡烛,用自己的光和热去温暖照亮他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身心健康
   第04版:特别报道
精神科护士一生的坚守:做患者最信赖的人
优质自来水 市民放心喝
“水厂开放日”活动剪影
高邮报特别报道04精神科护士一生的坚守:做患者最信赖的人 2019-08-14 2 2019年08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