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 兜实底线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是困难群体,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也是困难群体。市民政局切实履行“兜底线”的重要职责,着力构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因病致贫是小康路上的“拦路虎”,2018年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救助比例从70%提高至75%,封顶线提高到12万元。为减轻各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从2015年,设立了107万元自然灾害民生保险,为83万人民撑起“幸福伞”。每逢重大节日,市领导和民政干部都主动走进困难对象家中,嘘寒问暖,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向优抚对象、老党员等困难对象,发放慰问金87.24万元。
养老服务 温馨舒心
围绕市委、市政府明确“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目标,重点发展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相互衔接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全市17家养老服务机构实现“三有三能六达标”,乡镇敬老院全部转型为区域性养老中心,向所有社会老人开放。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累计建成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88家,创成省级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家,城区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91%。积极推进“颐养社区”和市、镇、村三级老年活动中心(室)建设,老人们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生活更加幸福。
社区建设 提质增效
深化社区治理改革,出台《高邮市社区建设行动三年计划(2018—2020年)》,设立1500万元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深化“三社联动”机制,投入69万元开展社区公益创投活动。打造“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实现“政社互动”全覆盖。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出台社区服务项目三类清单。建立和谐社区创建长效机制,推出了琵琶社区、大淖社区、康华社区等一批先进社区。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实行“一门受理、后台办理,一站式服务”。打造1200平米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入驻社会组织17家。开展“护企安商”专项行动,对20家涉企行业协会进行集中整治。600家社区社会组织全天候、全过程为居民提供温馨服务。红星志愿者协会领办的服务项目《勿忘历史,致敬老兵》获得第二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金奖。
军民同心 鱼水情深
我市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2018年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新时期,市民政局顺应强军改革新要求,积极构建军人荣誉体系,厚待牺牲军人,善待退役军人,优待现役军人,让军人得到更多尊崇,让军属沐浴更多荣光。关心重点优待对象,全面落实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定期组织疗养,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春节、建军节普惠制慰问。关爱退役军人,向下岗失业转业志愿兵等对象提供公益性岗位152个。
公共服务 温馨便捷
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保护机制,在乡镇、村(社区)分别设立社会保护工作站、关爱儿童之家,村(社区)配备专兼职督导员实现全覆盖。持续深化殡葬服务改革,倡导殡葬新风。高邮市殡仪馆与上海福寿园集团公司采用BOT合作模式,投资2000万元,打造集守灵、住宿、餐饮等一体化服务平台。推进生态节地安葬和惠民殡葬,免除基本殡葬费用910万元。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9名滞留人员办理了落户手续和城镇三无人员保障待遇。突出便民为民,精简婚姻登记程序,严格收养登记管理。加强福彩销售工作。创新管理手段,推动彩票销量稳中求进。
强能提质 服务高效
市民政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争创现代民政示范市为主线,按照“改革统领、保障基本,补齐短板、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活力民政、文化民政、智慧民政、法治民政。
活力民政,是我市现代民政建设的不竭源泉。着力构建医养结合综合体。市中医老年护理院挂牌成立,为入住老人提供“吃、住、娱、医”等养老服务。扬州康福养老中心投入3亿元,建设拥有326张床位的高端养老中心。建设卸甲、送桥等8个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中心,为困难家庭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餐饮、康复等服务。实施被撤并乡镇集镇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工程。出台工作意见,利用三年时间,全面提升被撤并乡镇集镇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2018年基本实现“三有三到位”,即有一名副镇级干部驻点指导协调工作、有一个警务室全天候值守、有一支队伍负责集镇保洁,社区工作人员按要求配备到位、社区经费按标准安排到位、基本保洁覆盖到位。开展零散墓穴集中安放专项行动。按照“全面部署、全市推进、今年重点、三年完成”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和考核奖补方案,全方位宣传发动、全区域排查摸底、全过程督查指导、全覆盖落实责任,累计清迁零散墓穴25344穴。
文化民政,是我市现代民政建设的鲜明标识。市民政局紧贴现代民政建设,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为主线,打造文化标识,塑造文化特色,为现代民政建设凝聚精气神。以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为依托,形成了“阵地+媒体+品牌”的文化发展模式。颁布了两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盂城驿》微视频获全国地名普查优秀奖。注重培养慈善公益意识,我市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慈善百强城市。举办了两届民政文化艺术节,出台了《关于推进“聚文化人”工程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彰显以“为民爱民”为灵魂的高邮民政特色文化。
智慧民政,是我市现代民政建设的重要依托。在大淖社区探索“信息化+网格化+N”社区服务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网格化、动态化、互联化。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打造“智慧养老”平台,建立了应急呼叫服务平台,老年人拨通号码在家就能享受家政、送餐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加强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市档案局实现婚姻档案数据共享。
法治民政,是我市现代民政建设的根本保障。民政窗口按照“合法、简便、高效”的原则,做到办事服务“一站式”、办事事项“一口清”。编制“不见面”审批服务清单,除法定见面审批事项外,全面实现“网上办、不见面”。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高效办理“12345”政府热线、市长信箱以及群众来信来访,回复率100%。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永怀初心,砥砺奋进,以现代民政建设的实际成效,让困难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