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娘·娘娘
  □  朱延庆

  汪曾祺1939年19岁时离开故乡高邮,直到42年后的1981年才重踏上故土,见到他的继母任氏时,叫了一声“娘”,同时屈右膝弯左膝摆出跪拜的姿势,任氏连忙一边抓着他的衣袖,一边说道:“免了,免了。”

  娘,在宋代司马光《书仪》中就指母亲,而高邮、扬州等地称继母为“娘”,或在背后称“晚娘”“晚妈妈”。在现代汉语中,“娘”也有指母亲的,如有的人一边吃着娘给的食物,一边骂娘,这“娘”就是指母亲。

  近几年,扬州瘦西湖新添了一些大学毕业的船娘,她们一边在瘦西湖中撑船摇橹,一边向游客介绍扬州的风景名胜、历史掌故,不时还唱起扬州民歌。有人为新一代的船娘叫好,也有人认为这是大学生的悲哀,所学非所用,争论莫衷一是。20多岁的姑娘尚未结婚怎么能被称做“娘”呢?《广韵》:娘,少女之号。原来在中国古代少女也叫“娘”。《子夜歌》中就有“见娘喜客媚,愿得结金兰”的诗句。

  日语中的“娘”指女儿,非指母亲,这似乎保留了中国古代汉语的意思。

  在中国的婚嫁礼仪中有请伴娘的习俗。所谓伴娘是指女儿出嫁时请熟悉婚嫁礼仪之妇女随护新娘,不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者均可担当,这里的“娘”即指女子。

  某公有两个儿子,均成家了,他称大儿媳为“大娘”,二儿媳为“二娘”,“娘”指妻子,“大娘”即大儿媳,大儿子的妻子。

  中国的烹饪源远流长。据史籍及相关资料记载,历史上出了不少女厨师。在众多的女厨师中首推宋五嫂。传说她是汴京人氏,宋都南迁后流落到临安,以制作魚羹闻名,曾受到游西湖的宋高宗、孝宗的赞赏。如今杭州的名菜“赛蟹羹”就是在“宋嫂鱼羹”的基础上改造发展的。

  有的女厨师擅长冷菜拼盘,有的擅长做点心,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提到仪征南山的“萧美人点心”为一时名点。

  在古代,一些女厨师常受雇于达官贵人家。到了宋代,受雇于人的女厨师成为一种受人尊重且时髦的职业,非极富贵者不用。这些女厨师被尊称为“厨娘”。有的厨娘风姿迷人,技艺超人,身手、风度非一般厨师所及。厨娘的“娘”指女子,年长、年轻的女厨师都可以称作厨娘。当代应当多出些厨娘。

  皇后或宫妃称作“娘娘”。朱元璋的元配夫人姓马,农民出身,脚大,于是民间传说,马娘娘的脚一尺三,太夸张了。

  在宋代,称太后为“娘娘”,也有的地方称母亲为“娘娘”。

  小梁今年30岁了,走起路来袅袅娜娜,人称梁青衣;说起话来嗲声嗲气,人称娘娘腔。娘娘腔即女人腔。

  南通市区称老婆为“娘娘”,就如同扬州地区称娶老婆为“娶妈妈”(妈妈读成马马音)一样。

  江淮一带称妻子为“婆娘”,是中性词。某单位负责人是位女性,她对人严,对己宽,遇事常常多为自己打算,很少想到别人,她的同事背后均以“婆娘”称之。一个已婚的女人被人称作“婆娘”就含有不恭敬的意思了;倘若被称作“瘟婆娘”,那简直就是带有怨恨的詈骂了。有理好说,不能骂人。

  在戏剧中常常听到丈夫称自已的妻子为“娘子”,这是旧时丈夫对中青年妻子的尊称。《辍耕录》:“都下自庶人妻以及大官之国夫人皆曰娘子。”

  “娘子军”在隋末时就有了,李渊的女儿(后称平阳公主)统率的军队号称娘子异,领兵助高祖定天下,后来用来泛称女子组成的队伍。梁信编剧的《红色娘子军》成为经典名剧。

  年轻的女子未出嫁时,人称“姑娘”“大姑娘”,岁数大了,还未结婚,人称“老姑娘”(有的地方称最小的姑娘为“老姑娘”),就如同在西方国家80岁的女子没有结婚人仍称“小姐”一样。大姑娘结婚了,对她的称呼就改成“小大娘”了。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中写的一些搬运工,他们一边挑担,一边打着号子:“小大娘嘞,歪歪子呐!”似乎肩上的重量轻了不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副刊
   第08版:专版
雨中溱湖寻野趣
一缕情思摇人魂魄
不合调的倔强
娘·娘娘
秋风疏篱扁豆香
高邮报副刊07娘·娘娘 2018-08-24 2 2018年08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