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结对”机制,建设“外向型”侨联。今年3月,市侨联、市海归创业联盟与天津滨海新区侨联、三联万侨众创空间签订缔结友好组织协议书,打造跨地区的新侨服务平台,在助力新侨创业、开展信息交流、组织互访活动、协助维护侨益、做好宣传推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
开展“侨法”宣传,建设“法制型”侨联。今年5月,市侨联在高邮镇南海社区“侨之家”开展了侨法宣传活动,现场发放侨法宣传资料100余份,通过法律讲堂、互动问答等环节,增强了依法护侨的社会认知度,形成了“学侨法、维侨权、护侨益”的良好氛围。
突出“暖心”特色,建设“关爱型”侨联。借助基层社区侨联工作站,推动侨联“暖心”工作向基层延伸。今年春节前后,市侨联“一对一”走访慰问了20多户侨界空巢老人及重点侨眷侨属。5月份又指导康华和南海社区开展了“母亲节”系列主题活动,并与市红十字会联动,在南海社区“侨之家”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
强化“海归”服务,建设“平台化”侨联。不断强化“海归创业联盟”的服务平台功能,先后多次组织开展了“制度研讨会、外访学先进、户外团队拓展”等海归服务活动。联盟理事会实现了常态化运营,成员扩展至20人,建立了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服务团队。
组织“侨情”调查,建设“专业化”侨联。按照省侨联、扬州侨联的统一布署,充分发挥社区、乡镇(园区)基层侨联工作网络的作用,对侨界群众的基本情况等进行了新一轮专业调查。对各社区、乡镇(园区)上报的调查信息,进行了细致比对、校对和汇总,建立了覆盖侨情资料数据库并动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