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4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新区 智慧新城
市委书记勾凤诚,副市长邱加永、王永海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高新区重点项目一线,实地督查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副市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永海为“阮宗华艺术工作室”揭牌并在江苏海健智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上致辞。
  2013年9月4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原送桥镇、郭集镇、天山镇,设立新送桥镇。2013年11月,经高邮市委批准,送桥镇与2007年设置的扬州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模式。2014年4月,扬州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区更名为高邮湖西新区。2016年5月1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湖西新区筹建省级高新区。2016年12月15日,江苏省高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挂牌。2017年11月,送桥镇入围江苏省新一轮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017年,高新区(送桥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2亿元,工业开票销售12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280元,连续五年获得高邮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一等奖,在全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综合评价排名中,高邮高新区在全省27家省级高新区中居第11位。

  历史文化悠久

  境内神居山是1200万年前因火山爆发、岩浆迸射形成,据考证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尧“出生地、早期活动中心”。西汉广陵王刘胥墓葬群亦发掘于此,是我国汉文化发祥地之一,文物遗存已移至扬州建成了“天山汉墓博物馆”。高新区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百位人物之一”吴登云的家乡。

  区位交通优越

  高新区地处江苏省高邮市、邗江区、仪征市,安徽省天长市两省四县市交界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高邮市副中心。东有京沪高速、京杭大运河、扬泰机场和正在建设的连淮扬镇高铁,南有宁启铁路、宁通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扬州港,省道333、省道611均穿区而过,与扬州、高邮的“同城效应”逐渐凸显。湖西通用机场完成选址工作。

  生态环境优良

  高新区三面环湖,一面倚山,北部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全国第六大淡水湖—高邮湖,南面是 “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邵伯湖,东部有一望无际的万亩湖滩,西部是正在建设的神居山森林公园。境内森林覆盖率40%以上,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山青水净天蓝”,是国家级生态镇。

  产业特色明显

  出台《高新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双百十”行动计划》,设立首期3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拥有各类注册企业4102家,其中集团84家,形成了以智慧照明、电线电缆、太阳能光伏为支柱的特色产业集群。高新区是全国著名的路灯制造之乡,现有灯具企业1000多家,室外照明灯具占全国市场约40%,灯杆占全国市场约70%,高邮灯具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是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工业产品。高新区是华东知名的特种电线电缆生产基地,产品包括500KV及以上超高压电缆等30多个系列,“名、特、新、优”特色显著。高新区是江苏有名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源地之一,现有各类光伏企业50多家,产出能力100亿元。同时,高新区还是中国高邮鸭有机生态观光养殖基地、江苏省扬州鹅育种基地。

  创新成效突出

  科教资源不断集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3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或合作意向,成功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等一批高端人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76家,建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65家、省级研发中心19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院士工作站1家。武汉理工大学高邮研究院、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济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挂牌入驻。益豪科技综合体交付使用,林禾科技创新园、创新创业创客中心一期工程主体封顶,在扬州市区“租购建”科技产业综合体4000多平方米。专利申报和授权数分别达4302件和221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8件。累计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70个,拥有江苏省名牌产品13个、江苏省著名商标18件。先后获得“中国路灯制造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火炬高邮智慧照明特色产业基地”“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等国牌省牌。

  智慧新城崛起

  以高点规划为龙头,先后聘请新加坡邦城公司、同济大学,对系列规划进行编制优化提升。以征地拆迁为抓手,完成拆迁安置1700多户。以交通工程为先导,18条区间道路一路一灯、一路一树、一路一景、全面贯通,郭集大道加快建设,高新区连接扬子江北路的快捷通道己列入省“十三五”县域交通网。以新城建设为战场,规划馆、名人馆、供电所、文化体育休闲公园、城市客厅广场、万丰城市综合体、送桥法庭、佳园小区投入使用,初级中学、双语幼儿园、安置小区抓紧建设,派出所、交警中队、消防中心等工程如期开工。5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15公里移步易景生态长廊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持续实施片区集镇提升工程,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污水管网、天然气管网全面铺设。为破解“钱从哪里来”难题,推进融资平台建设,累计争取到项目贷款23.27亿元,其中20年中长期政策性贷款15亿元;率先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安置房、道路建设等15亿元城镇化PPP项目在全市率先试水、已近尾声;加快债券发行工作,探索资产证券化,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副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专版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科技新区 智慧新城
高邮报专版13科技新区 智慧新城 2018-04-17 2 2018年04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