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柴松林从家庭、社会、国家、全球的视野来审视人口的发展以及所出现的种种现象背后的成因。如在分析“少子化”现象时,柴松林建议:“父母爱孩子,应该给予指导,让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从中学会服务他人与分享。”在谈到人要积极创造“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时,柴松林表示,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要将学习阶段、工作阶段变成一个阶段,即努力做到一生都处于学习阶段,逼迫自己通过不断地学习来适应和跟上这个社会。
最后,柴松林饱含深情地对大家说:“不管你今天多少岁,都要改变观念,若是老年人,可以做曾经不敢做、没有做的事,重新过回年轻人;若是年轻人,则要做好准备,不要等来不及的时候再后悔。人们一定要记住,不能受限于自己的年龄,要正面思索人生课题,继续筑梦、追梦,为自己和家人开创健康质量的‘创龄人生’。”
柴松林一番独到而富有哲理性的讲解,让现场听众尤其是《高邮日报》读者受益匪浅。他们表示,通过聆听柴教授的讲座,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人们,都要有“创龄”的思想和意识,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创造属于自己独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