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葛建亚,1954年生,江苏海安人,大学学历,编辑职称。1972年参军,1974年入党,先后任海军指挥学院宣传部、政治部新闻干事、政委、主任等职。1994年转业,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江苏省集邮协会副会长,文献集邮研究会会长,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
提起葛建亚,高邮许多人都熟悉他的名字,高邮的集邮爱好者对他更是敬佩有加,因为葛建亚是一个为高邮弘扬邮文化,打造“东方邮都”做出很大贡献的人。
为打造“东方邮都”鼓与呼
2005年7月,高邮市委提出打造“东方邮都”的发展战略,在集邮界引起强烈反响,葛建亚也感到新奇和振奋。他认为,高邮打造“东方邮都”,不仅吹响了高邮从龙虬文明走向更高水平小康的进军号,也给我国集邮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带来了福音。2005年、2007年,葛建亚先后两次来高邮参加打造“东方邮都”研讨会和“邮文化与邮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他会前充分准备,在会上给高邮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他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关于高邮打造“东方邮都”战略与实践的思考》,从营销城市角度看“东方邮都”品牌定位的价值,高邮打造“东方邮都”的优势与不足,关于“东方邮都”的战略定位、目标、方针和重点等三个方面,对“东方邮都”战略思想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建议和思路。该文章刊登在2008年1月18日的《高邮日报》上。除此之外,葛建亚在许多全国性的邮事会议上介绍和宣传高邮打造“东方邮都”的战略举措,在他主编的《文献集邮》杂志上开辟“东方邮都”专栏,刊登打造“东方邮都”方面的文章。他自己还写了一首词发表在邮刊上:
高阳台·东方邮都
上古龙虬,尧贤故里,先民绘写春秋。兴驿盂城,马蹄得得声稠。文游台上风流劲,慕秦郎,名士诗酬。运河边,月照芦花,青史悠悠。
欣逢盛世传薪火,赖人文荟萃,伟业宏猷。魅力邮都,一鸣报晓神州。八方瞩目东方艳,步铿锵,更上层楼。愿明朝,七彩云霞,美不胜收。
葛建亚在集邮界是很有名气的集邮家,有他参与宣传高邮打造“东方邮都”战略举措,其影响力是相当大的。
策划、组织中国邮文化节相关活动
2006年10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江苏省邮政局、高邮市政府联合在高邮赞化学校举办全国首届集邮文献暨文献集邮展览,全国各地200多名文献集邮爱好者参加了展览开幕式。这项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是葛建亚先生,那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高邮与文献集邮研究会的不解之缘。
2007年10月,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文献集邮研究会在高邮召开了二届二次理事(扩大)会。2009年10月,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文献集邮研究会在高邮召开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三次代表大会。2013年10月,第六届中国邮文化节,文献集邮研究会在高邮召开了三届四次理事(扩大)会。2015年10月,第七届中国邮文化节,文献集邮研究会在高邮召开了2014年十佳集邮图书评选揭晓仪式和2015年集邮图书创作信息发布会。文献集邮研究会是全国性的集邮组织,参加这几届中国邮文化节的会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吃住和来回路费全部自掏腰包,只要高邮为他们安排一个宾馆,给他们每人一张开幕式出席证就行了。文献集邮研究会活动放在中国邮文化节期间在高邮举行,不但增加了节庆人气,还扩大了影响,作为文献集邮研究会会长葛建亚先生功不可没。
2015年,高邮举办第七届中国邮文化节前,我带筹备组同志去省邮协征求活动安排意见。省集邮协会秘书长蒋苏萍提出,11月12日国家发行《诗词歌赋》邮票,高邮是“中华诗词之乡”应争取举办这套邮票的首发式,同时举办本届邮文化节。葛建亚随之提出建议:为呼应《诗词歌赋》邮票的发行,举办一次面向全国的集邮诗词大赛,这将是国内首创,也会成为本届邮文化节的亮点。我们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回邮后,即组成“高邮杯”全国集邮诗词大赛组委会,聘请葛建亚担任组委会副主任,参与策划。7月中旬发出征稿启事,到9月28日截止,共收到30个省、市、自治区856人,2005件作品。经评委评选,评出2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27名优秀奖。获奖名单在中国邮文化节开幕式上公布,获一等奖的诗词以及葛建亚的《高阳台·东方邮都》在晚会上配乐朗诵,大赛所征作品择优结集出版。由葛建亚先生提议并参与组织的全国集邮诗词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推动兴建中华集邮文献馆
早在2005年9月,第三届中国邮文化节邮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葛建亚就建议高邮设立全国性的“邮文化图书资料中心”,以吸引全国各地集邮爱好者的眼球。2006年3月,葛建亚又以文献集邮研究会和全国文献集邮指导工作小组的名义向全国集邮界发出《为高邮市筹建邮文化图书馆献计献策和捐赠集邮文献的倡议》。10月21日,在2006年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及文献集邮展览期间,举行了集邮界向高邮市捐赠集邮文献仪式,共捐赠集邮文献2312本(件)。在葛建亚的推动下,2007年高邮市政府决定,并经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同意,在高邮市建立中华集邮文献馆。高邮市政府和邮政局投资对房屋进行改造,并添置电脑与排风、抽湿机等设施。该馆面积500平方米,将集邮文献分为综合理论、邮政史志、邮品研究、专题专史、词书工具书、普及读物、集邮文艺等七大类,进行收藏、陈列和研究,并对外提供检索、借阅等服务。2007年10月19日,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期间,高邮市政府举行了中华集邮文献馆揭牌仪式,全国集邮联副会长王新中到场致贺词,万国邮政联盟亚太地区代表维诺德·达米贾与全国集邮联常务副会长谭小为为该馆揭牌,葛建亚代表文献集邮研究会又一次捐献集邮文献2818本(份)。此后在2009年10月、2011年11月、2013年10月、2014年10月、2015年11月,葛建亚组织文献集邮爱好者多次向中华集邮文献馆捐赠集邮图书。现在中华集邮文献馆已初具规模,这里面凝结着葛建亚先生的大量心血。
关心、培养高邮集邮爱好者
葛建亚对高邮的集邮爱好者非常关心、十分厚爱,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2009年我编著《中国邮文化》,初稿完成后送请葛建亚审阅,他看得非常认真,给我提了不少修改意见。2009年10月,高邮成立邮文化研究会,聘请葛建亚为顾问,他是又顾又问。2010年9月,邮文化研究会举行首次论文交流会,共有20篇论文,请他到会做点评,他要求会前将论文传给他,他一篇篇阅读,在交流会上他做了一个小时点评,讲了每篇论文的优点和缺点,谈问题一针见血,让作者心服口服,都感到受到教益。我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扬州松佳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庆松,筹划以自己企业名义创办集邮刊物——《松佳邮苑》,葛建亚为其创刊号题词:质量是邮刊的生命,办好“松佳邮苑”,为弘扬邮文化作贡献。《松佳邮苑》发刊时,葛建亚从南京赶来高邮祝贺。2014年,高邮集邮协会为波司登有限公司打造企业文化,20名理事帮他们做了20框服装邮集。为了提高组编邮集水平,我们请葛建亚和杨桂松先生来对20框邮集进行评审,葛建亚推掉其他活动,赶到高邮。评审后将20名作者召集起来进行逐一点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框邮集也是请他和杨桂松来评审的,他的风格是一丝不苛,严格要求。他真诚希望高邮组编邮集的人越来越多,希望高邮的邮集参展级别、获奖层次越来越高,以与“东方邮都”称号相称。
最令人敬佩的是,葛建亚数十次来高邮,大都是他自己开车过来,从来没有要我们报一分钱路费,他为高邮服务是主动的,志愿的,一切为了他所热爱的集邮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