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
2016 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为什么要确立这个主题?
2016 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
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气温不断升高,与天气相关的灾害也日渐频繁,对农业和粮食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其影响最大的是世界上的贫困人群,其中很多是农民、渔民和牧民。与此同时,全球人口持续稳步增长,预计到 2050 年将达到 96 亿。为了满足巨大的粮食需求,必须努力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使农业和粮食具有更强的抗灾力、生产力和可持续性。以可持续方式种植粮食是指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较少的投入创造更多的产出。这也意味着通过改进收获、储藏、包装、运输、基础设施、市场机制,以及完善体制和法律框架等举措来减少在零售环节之前的粮食损失。
这就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将 2016 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的原因。
2 问
2016 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2016 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3 问
我国应积极实施哪些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生产环节:严格保护生产资源,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流通环节:完善仓储物流体系,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优化从收获源头到餐桌消费全过程节粮,减少粮食损耗。
消费环节:营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氛围,提倡文明、适度、节俭的粮食消费方式,反对铺张浪费,制止非理性消费行为。
同时,树立食物安全观念,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不断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和质量。
4 问
如何指导农户应对气候变化?
积极推广适用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户对气象条件的变化、播种时期的掌握、病虫害的防治、化肥有机肥配方施肥的选择、节水保墒的措施、干旱时期作物的灌溉等技术的熟练程度,科学指导粮食生产,为农户应对气候变化做准备。
加大环保力度的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加有机肥(农家肥)的使用,减少化肥的使用;增加对农民的培训,将知识培训和农民的生产经验相结合,以不断增强农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5 问
农户如何实现科学储粮?
首先,应控制入仓粮食的质量,尽量做到“干、饱、净”;其次,应选用具备防潮、防鼠功能的新型储粮装具,如在储存高水分玉米棒的北方地区应选用钢骨架矩形仓,南方地区在储存安全水分的稻谷、小麦时应选用彩钢板组合仓等科学储粮装具;第三,还应采用科学的储粮方法,并定期检查粮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问
农户储粮病虫防治有什么小窍门?
花椒防虫:用干净纱布包 50 克花椒放在贮存小麦或大米的缸中间 ( 每 50 克花椒可用于 200 公斤小麦或大米 ), 可防虫。
白酒储粮:把装有 100 克白酒的酒瓶 , 用纱布扎好瓶口 , 放入距缸底部 30 厘米深处 , 装满粮食即可。
椿树叶储粮:在粮囤底部铺上一层臭椿树头、叶子,每隔 33 厘米铺设一层臭椿树头、叶子,装满粮食后在粮面上铺盖一层臭椿树叶。
柚子皮储粮:用小刀将柚子黄绿色表皮削下来 , 及时晒干后备用。在各种豆类中按每 50 公斤放入干柚子皮 1000 克 , 充分拌匀 , 加盖密闭熏杀害虫。每隔 3 个月检查翻动一次 , 可一年内不生虫 , 食用安全 , 不影响发芽率。
海带防虫:将晒干的海带混放于粮食中 , 一周后海带可吸收粮食中的部分水分 ,并可杀灭粉螨及蛾类害虫。海带取出晒干后还可重复使用 , 且不影响其食用价值。
菖蒲和艾草防虫:取新鲜菖蒲和艾草 , 洗净晒干 , 每 500 公斤粮食中分别按上、中、下铺放三层 , 即可达到驱虫、杀虫的效果。
7 问
新收获的粮食放着为什么会“出汗”?
新收获的粮食还没有完成后熟,这时候的粮食呼吸和内部合成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分,粮堆不通风的话,就会在粮堆内聚集,有时凝结在粮堆表面,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粮食“出汗”。
8 问
怎样提升粮食收购等级?
提升自家粮食的收购等级,最重要的是要卖的粮食一定是晒干之后,用牙咬会发出清脆声响的干粮;粮食粒整体好,未熟粒、干瘪粒和破碎粒越少越好。同时要用手工、过筛、风力等方法,除去粮食中的泥块、瓦砾、瘪谷、草籽等杂物,做到“干、饱、净”,粮食等级变高,就能卖上好价。
9 问
选购散装大米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购买散装大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挑选。
一看:看大米的色泽和外观。正常大米大小均匀,丰满光滑,颜色正常,有光泽,碎米少。一般来说,含腹白少的大米比含腹白多的大米食味更好。
二抓:抓一把大米,放开后,观察手中粘有糠粉情况,合格大米糠粉很少。
三闻:闻大米的气味。取少量大米置于手中,向大米哈一口热气,或用手摩擦发热,
然后立即闻其气味。正常大米有清香味,无异味。
10 问
越白的大米越好吗?
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大米真白啊,质量真好。”但实际上,大米的白度和大米外层的米糠去除程度有关,米糠去除程度越高,大米就越白,营养成分丢失也越多。米糠中富含 B 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胚中富含维生素 E 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加工精度越高,营养成分损失越多。因此,大米不是越白越好,而加工精度较低的大米营养价值较高。
11 问
杂粮有哪些营养成分?
杂粮的营养价值比精制的小麦粉、大米更高,含有许多保健、益寿的营养成分和防癌抗癌的物质。例如,小米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族等多种营养成分,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常食小米能够养肾气、除胃热、利小便,特别适宜产妇、幼儿和病人食用。绿豆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铁、钙、磷等矿物质,铁的含量在粮食中占首位。绿豆高蛋白、低脂肪,中医认为性味甘寒,有清凉解毒、止泻利尿、消肿下气、除烦热和滋补强身的作用。荞麦、莜麦含亚油酸、黄酮苷及微量元素硒、镁等成分,有降低血脂、血糖,软化血管和防治糖尿病及某些地方病等作用。豇豆、扁豆、黑豆、刀豆等豆类中所含有的核酸及胡萝卜素、纤维素、维生素 B、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物质,均有抗癌防癌作用。
12 问
“三高”人群吃哪种油好?
在我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三高”与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有关,合理使用植物油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三高”人群来说,要尽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如玉米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
13 问
怎么鉴别食用油的优劣?
一般来说,食用油的感官鉴别可以从看、闻、尝、问四个方面入手。
一看:首先看透明度,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油应澄清透明,一般油品多呈浅黄色(芝麻小磨香油油色略深,橄榄油带有浅绿色)。
二闻:每种油品都有各自独特固有的气味,打开油桶盖时就可以闻到,也可以在手掌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
三尝:用干净的筷子蘸取一点油滴在舌间品尝,口感带酸味和焦苦味的油说明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掺假油。
四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看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抽样检测报告。
14 问
怎样存放食用油?
食用植物油有“四怕”:一怕直射光,二怕空气,三怕高温,四怕进水。因此,食用油最好储存在避光、密封、低温、防水之处。要尽可能远离火炉、暖气等高温热源,每次用完油后要及时把瓶盖拧紧。下面教您几招储存食用油的小窍门:
(1)光照会加速食用油的氧化酸败,为防止直射光,应将食用油存放在阴凉处,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简单的办法是用不透光的厚纸板做一个油瓶罩,扣在油瓶上。
(2)储存花生油时,可将花生油入锅加热,放入少许花椒、茴香,待油冷却后,倒进搪瓷器或瓷器中存放,这样油可较久存放而不变质,做菜时味道也特别香。
(3)猪油熬好后,要趁其未凝结时加进一点白糖或食盐,搅拌后密封,可较久存放而不变质。
(4)亚麻籽油、红花籽油、核桃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应存放在阴凉处或冰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