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慢;时间,过得真快!忙忙碌碌中,儿子已是一名大学生了,回顾这一路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五味俱全,感慨万千。
失败的婚姻让我备受打击,而儿子,则是我今生最大的收获。他是我的全部,是我当时支撑下来的精神支柱。生了他,就要担当起一个母亲的责任。
小的时候,我教他说话、认字、数数,陪他下棋、打球、做游戏,教他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应遵循的处事规则。上学了,有一段时间,他喜欢上了写作,我则是他的专职打字员兼“经济人”,帮他投稿,分享他文章刊登后的喜悦。
他性格活泼,生性善良,我鼓励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参加校内外的活动,不要在意结果如何,过程也是一种财富。后来,他爱上了跑步,我陪着他,并受他影响也喜欢上了这项体育项目。就这样,慢慢地,他逐渐长大,聪颖、懂事,综合能力逐渐增强,还能做得几个家常菜招待他的朋友们,我倍感欣慰。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也有坎坷与波折。高二时,儿子遇到了一位教育方式守旧的班主任,班主任阻止他继续参加体育方面的活动,态度强势,让他全力以付备战高考。我们知道老师的好意,但儿子不接受这种教条的管理模式,他承诺学习、体育两不误,我们也相信他的能力给予支持,但老师却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让步,不得已,我们请校方协调给予调班却未能获准。自此,师生的矛盾升级,儿子开始抵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高三模考时,原本一本稳稳当当的他仅考了个三本在摇、二本玄乎的分数。我急得在家里哭,但面对儿子时,我只字不提分数的事,而是陪他闲聊,带他出去吃饭、看电影,安慰他“没什么大不了,跑哪都会有学上,干什么都能成才;大学只是一个平台,关键还得看自身以后的发展和努力,别紧张,做常规考试的准备就行,基础早在之先打下去了,相信你,没问题!”最后,他的高考成绩与一本失之交臂。儿子查到分数后,第一时间告诉了我,我开心而诚挚地立刻给予回答“儿子,你很棒!你比妈妈强多了,祝贺你!”至此,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算落了地。
“成才先成人”是我对儿子一贯的教育理念。学习固然重要,但不是全部。一个人如果不成“人”,那就算他再有“才”,也是“蠢才”。社会是个大舞台,那才是历练人的大熔炉。在他进入大学校园后,我和他说“大学就是社会,它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而不是死读书的能力。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对于各项活动,你该参加的就参加、能参加的就参加,可以争取的尽量争取;对于学习,底线确保不挂科,力争上游,尽量做得漂亮些,开开心心、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业。”现在,儿子的潜在能力得以释放,在学校的多个舞台展现着他不一样的风采。
儿子大了,有个性、有思想,也有了一些懵懂的情结。他视我为朋友,我也待他如知己。在得知有小女生对他有好感而他自己不太确定时,我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认识不代表了解,感情的事是双方的事,得双方有感觉,勉强不来。这事不是儿戏,可能会有一时的兴奋,但也要做好身心俱惫的准备(因素多了:玩、带晚聊天、给予的关心和挂念、额外的照顾、包括口角与矛盾……),这话我说在你‘恋爱’之前,只是想给你提个醒:爱与被爱都是有责任的,更需要一定的经济、能力为基础。儿子,你准备好了吗?你从小就和女生处得来,能力被发掘后,会有更多的人青睐你,千万别得瑟哦,理性对待。别说妈妈啰嗦,我只希望你以后能好好地恋爱,别受伤,也别伤害他人。”相信比同龄人成熟的他会很好地处理这件事。
感恩生活,儿子陪我共同成长。他有种种的优点,也有个性上的不足,他的性情、他的为人我早已深知。我相信他、支持他,对他,我有着不变的承诺“永远是他坚实的后盾!”为了心中的目标、为了将来的幸福人生,儿子,加油哦!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