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理念,2012年,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县市区,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资金投入等方式,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江苏省首批试点县市区之一,我市从2014年开始,3年内将对境内69条县乡河道进行全面疏浚整治。截至目前,已对50条河道河段进行了全面整治。
全面勘察 建立档案
及时掌握河道健康状况
“平胜河南起北澄子河,北至东平河,全长5.52km,河道淤积严重,引排不畅,水上交通受限,河道功能下降……”
“第一沟全长9.2km,南起北澄子河,北至兴化交界处,遇有强降雨,排水不畅,水位易升难降,对两岸圩堤造成较大威胁……”
“川东河北起临川河,南至新六安河,全长7.55km,河道自开挖至今已运行40多年,一直未清淤疏浚,河床淤积严重,有害水生植物丛生……”
日前,记者在市水利局采访时,该局副局长顾宏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我市农村河道“健康档案”,上面详细记录着全市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所处位置、流经区域、相关功能、河道状况以及治理方案等内容。顾宏告诉记者,我市农村河道大多开挖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各地农业生产、排涝抗旱、航运交通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多年未曾清淤,许多河道河床抬高,导致引排水不畅,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有的临近集镇的河道被生产生活废水污染,变成了“黑臭河”“断头河”,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实施好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市水利部门对境内所有县乡河道进行全面调查勘测,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一条农村河道建立了“健康档案”,同时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建设目标,精心制订整治方案,顺利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立项批示。
据介绍,我市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共涉及九个项目区,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园区。主要建设内容为:疏浚整治县乡河道69条、376.6km,其中县级河道21条、总长度169.4km,乡级河道48条、总长度207.2km。新建、拆建及更新改造圩口涵闸96座,拆坝建桥及泵站43座;堤防加固135.3km,加固土方110.2万方;新建浆砌块石及生态护岸32.98km。项目计划总投资2.7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补助1.89亿元。
生态治理 打造景观
创造人水和谐的河道环境
我市境内河道纵横交错,功能多样,流经区域地势复杂。项目实施过程中,市水利局根据不同河道所处位置和特点分别制订整治方案,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对于流经集镇的河道,水利部门除了按常规对河床进行清淤、对岸堤进行加固外,还通过与有关乡镇、园区对接,结合集镇建设规划,在沿岸修建硬质护岸,并进行绿化、亮化。临川河临泽集镇段两岸水土流失严重,河床长满杂草,加上船民垃圾乱堆乱放,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周边居民苦不堪言。整治过程中,市水利局与临泽镇紧密配合,将船民全部迁出,在对河道进行全面整治的同时,还修建了亭台水榭等设施,使整治后河道成为该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甘垛镇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突出平胜河整治重点,以建绿添绿为手段,着力推进河道生态走廊建设,同时进行河道清淤、衬砌生态了加固。“整治之前,因水流不畅,平胜河两岸的庄稼都是各家各户采用流动泵船打水灌溉,灌溉效率十分低下;整治后的河道,不仅可满足周边上万亩农田灌溉,而且使集镇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为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甘垛镇姚家村支部书记姚渔杭满怀欣喜地说。
西排河穿越湖西新区郭集集镇,在西排河整治项目现场,该区邵庄村村委会主任徐冰告诉记者,整治前的西排河曾遭到严重污染,周边村民不堪忍受,纷纷搬到城里居住或集镇居住。为彻底改变西排河的面貌,整治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在清淤建闸的同时,还在两岸同步实施截污、绿化和亮化工程,使西排河的环境与以前有了天壤之别。一些原本到外生活的村民又纷纷返回村里翻修房屋,准备长久居住。
市水利部门还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将水环境整治与旅游业发展融为一体,主动配合开发区清水潭旅游度假区、湖西新区状元湖湿地公园等景区对周边水体进行活化净化,从而实现了河道整治与旅游项目开发“无缝对接”。位于开发区的桥庄河南起马棚东湖度假村普照湖,北至横泾河,全长1.44km。该河道为老河道,河面较宽,河道淤浅,岸线坍塌。施工技术人员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在河道上段新建了1500m仿木桩混凝土挡土墙并拆坝建闸,与景区水上项目相得益彰,受到了投资方的称赞。
完善功能 加强管护
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日前,记者对我市2014年度已建和2015年度在建的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进行了走访。所到之处,竣工河道两岸堤高坡缓,绿树成荫;河中碧波荡漾,鹅鸭戏水。有的河道两岸还建有亭台水榭、游憩通道和亮化设施。每当夜幕降临,周边居民纷纷来此休闲健身,一幅幅人水和谐的画面。在建项目现场,各种施工机械不停地发出阵阵轰鸣声,施工人员一着不让地抓质量、抓安全、抓进度,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项目推进过程中,水利部门充分发挥各乡镇(园区)水务站的作用,凡涉及到当地的整治项目,都要求各地水务站全程参与,确保整治效果。周山是我市养殖业强镇,但由于长期以来相关河道淤泥堆积严重,尤其是去冬今春持续数月的干旱,使河面引水变得更加困难,农业用水矛盾十分突出。今年,该镇通过实施中小河流重点县工程,对骨干河道周山河、北赦东大河、吕垛河进行疏浚整治,切实解决了该镇多年来的水产养殖用水难的矛盾。周山水务站站长薛学军告诉记者,针对北赦东大河两岸迎水坡内有20个养殖鱼塘的实际情况,他们对原先项目规划及时提出“河床西移”的建议,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既保证了圩堤加固达标和河道行洪通畅,又促进了全镇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位于菱塘回族乡的骑龙引排河经过整治直通湖区,河畅水清,树木参天,已经成为全市闻明的一条生态河流。为了保持河道“健康”,该乡全面推行“五位一体”管理机制,将河道保洁工作落实在具体责任人,定期对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打捞,确保河道保持干净整洁。现在,这里优美的水生态环境让过往行人都忍不住慢下脚步,人们都说“走在河道两岸,仿佛置身于风景区”。
对于此次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建设,送桥水务站副站长赵云龙感慨地说,以前做这些水利工程都是人挑肩扛,而且工程标准不高;现在水利工程施工都采用机械化作业,工程质量和标准均较过去有了极大提升。他告诉记者,在明庄河整治过程中,当深受涝害的老百姓得知即使发生像1991年那样的洪水,高标准整治的明庄河也不会发生缺口、漫堤的情况后,无不欢欣鼓舞,并纷纷为项目建设提供各种便利。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总投资已达1.8亿元,涉及甘垛、三垛、临泽、开发区、湖西新区、菱塘回族乡等多个项目区的50条县乡骨干河道。下一步,市水利部门还将对剩下的19条农村中小河流进行全面整治,目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我市乡村环境承载能力,恢复了农村河道应有的功能,促进了水质的稳定达标。同时,极大地改善各乡镇的农业生产条件,为高邮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水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