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高邮市农村电商发展综述
~~~——高邮市农村电商发展综述
~~~——高邮市农村电商发展综述
~~~——高邮市农村电商发展综述
~~~——高邮市农村电商发展综述
2016年03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主导 企业主体 社会参与
——高邮市农村电商发展综述
  □ 禾力

  与邮结缘千年的高邮,传承创新求变的邮文化,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快速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短时间内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政策发力 引领发展

  高邮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国家“互联网+”战略,顺应网络经济发展大势,立足本市生产生活实际,适时出台《关于加快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筹建高邮农产品电子商务园区,促进现代农产品营销与旅游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加快形成线下实体店主要面向来邮旅游者、线上电商行销大江南北的新格局”。《意见》特别强调“强化政策扶持”:对投资建设电子商务园区的企业、入园提供服务的企业、年销售50万元以上的企业或个人,市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2万元的奖励;对各类电商人才,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合约的,市财政提供全额房租补贴或部分购房补贴。《意见》要求,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从载体建设、资金激励、人才引进、组织架构等层面,给农产品电子商务以支持推动。

  一年过去了,政策的杠杆作用得到显现。我市先后成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合力。诚信物流电子产业园初具规模,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特产中国·高邮馆线下展示中心投入运营,高邮特色农产品馆和淘宝市级服务中心相继落成,对外开放服务;淘宝大学高邮分校协议已定,筹划建设。

  2015年,全市农产品网上销售突破2亿元,打开了高邮农产品走出高邮,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

  高邮市政府分管领导感到,高邮是农业大市,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但也存在卖难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高邮都应该在“互联网+”上先行先试先做,在巩固传统销售的同时,搭载网络快车,就一定能使高邮农产品销得更快,卖得更好,让农业在新业态上得到新发展,让农民在新科技中获得新收益。

  引进名企 捷足先登

  2015年4月16日,1号店特产中国·高邮馆暨展销中心开馆。该馆由高邮诚信物流产业园和高邮市嘎嘎鸭商贸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是扬州范围内在1号店特产中国成功上线的首家地方馆。

  1号店的成功引进,立即引起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极大关注。不长时间内即有20余家企业入驻,线下展示和线上销售十分火爆。2015年,1号店销售达到1600万元,综合指标在全国地方馆中名列前茅,去年底因此被1号店总部选为KA商家扶植店铺。

  2015年8月24日,高邮市政府与阿里巴巴软件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标志着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落户高邮,高邮也成为扬州市首家加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的县市。协议明确,将用两年时间,实现“5个1”的目标,即建成1个市级运营(服务)中心、开办1所淘宝大学高邮分校、开通1个特色中国·高邮馆、建成1个菜鸟物流基地、创建100个村级服务站。

  至2015年底,仅四个月时间,“5个1”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村级服务站超额完成了任务,达到66个,覆盖所有乡镇园区,而且各项指标处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合伙人的人均收入进入全国十强,带动了创业,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实施三步走战略:代买、代卖、贷款。高邮只用了四个月不到的时间,“三步走”全部到位。2015年12月29日,第一笔“旺农贷”4万元,顺利送到龙虬镇一养殖户手中,高邮成为江苏省第一家获得阿里巴巴总部授权“旺农贷”的县市;2016年1月10日,举行了盛大的首届淘宝·高邮年货节,高邮农产品上线销售,当天销售额即超百万元。

  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信用贷款支持农村小微企业和种养殖户,三措并举,搅活了高邮三农一池春水。

  目前,苏宁、京东等国内大型网络运营商也纷纷牵手高邮。他们认为,高邮敢于最先“触电”,不久的将来,高邮一定能成为电子商务的高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

  企业试水 天地洞开

  在高邮,偏偏有那么一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经营者,他们率先借助网络平台,销售自家产品,虽然收益或多或少,但都最先感知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力。

  扬州十二粉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明勇凭借诗人的敏感,于2008年“触电”,借助淘宝平台,全国十二家网店同时开张,一炮打响,一路高走。企业销售逐年提高,2015年网上销售达到8000万元,“双11”销售额突破600万元。蔡明勇说,网上销售减少了固定成本,降低了财务支出,但也面临挑战,比如市场难以把握,忙起来供不上,有时供不了。凡事只有做起来才能懂、才能想办法克服困难。

  “王鲜记”水产养殖负责人王俊与螃蟹打交道10多年,一直是实体销售,专卖店布局10多个城市,销售非常平稳。2013年才开始网上销售,是个十足的“菜鸟”,但体会很深。他所用的网上销售渠道与十二粉黛同也不同。“王鲜记”在借助天猫、京东等平台外,还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利用朋友圈扩大影响,增强认同。他说,网上销售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有朋友向我买咸蛋,也有朋友向我买小龙虾。于是,春季卖咸蛋、夏季卖小龙虾、秋季卖螃蟹、冬季还可以卖加工冷冻的农产品,常年供货,四季旺销。仅仅两年,网上销售已经达到2000万元。

  高邮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专事蛋品加工,其生产的咸鸭蛋是全国十大品牌之一,江苏名牌产品,实体经营,产销两旺,2013年也玩起了网销。红太阳网销与一般企业的想法不同,其负责人介绍,他们的网销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网上销售比实体经营更顶真,往往一个差评就可能全军覆没,但企业必须过这道关,只有经得起各方消费者的考验,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尽管如此,网销还是扩大了市场份额,两年间,年销售也已突破千万元。

  高邮81家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半数直接间接从事网销,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高邮市委分管负责同志说,企业始终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只有他们参与了,投入了,才能真正加快网络经济的发展,才能把“互联网+”落到实处。

  高邮在“互联网+三农”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富有成效的一步,也只是用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开始。高邮市委市政府负责人对此看得很清楚。他们说,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比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信息化人才还很缺乏,“互联网+”的空间巨大,潜力无限,只有扎扎实实地干,持之以恒地做,才能使“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融合发展、智慧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政府主导 企业主体 社会参与
简介
简介
简介
简介
高邮报专版04政府主导 企业主体 社会参与 2016-03-30 2 2016年03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