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不只属于年轻的痴情男女,真正的爱情不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浓烈、醇厚。市第一中学退休老师、今年75岁的杨德宽,是一位热心社会公益的“公益明星”,谈起他退休后的“事业”,周边人赞不绝口,但说起他与老伴的爱情故事却鲜为人知。
上世纪六十年代,杨德宽经人介绍认识了在邗江教书的朱兆慧。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们认识两年后,两家人见了个面,他们各添置了一件新衣,便算是举办过婚礼了。婚后没几天,朱兆慧又回到邗江继续工作。“刚结婚那会,我们各自住在单位的宿舍里,一般两三个月才能见上一面。”杨德宽告诉记者,当时交通非常不便,朱兆慧从邗江来到高邮一趟很不容易,先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坐上车,下了车还要走一段路再坐开往高邮的轮船。如果天气恶劣或冬天湖面结冰,就会连轮船都坐不上,只能从几十公里的土路和湖滩上跑到高邮,这样就得走一天。回来一趟,有时朱兆慧的鞋底都磨破、脚板底被磨出水泡。但是为了能见上一面,朱兆慧从来没有抱怨过路途的遥远和行路的艰难。采访中,杨德宽望着老伴调侃道:“要是那烂泥路还在呀,肯定还能看到你深一脚浅一脚的脚印。”
就在这样艰难的“异地恋”中,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说起孩子的成长经历,老两口觉得他们亏欠孩子太多太多了。杨德宽说:“我们工作的地方距离太远,我也帮不了朱老师照顾孩子,她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非常辛苦。”孩子出生后,跟着朱兆慧在邗江生活。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只得将襁褓中的孩子独自一人锁在宿舍里,一锁就是半天,等她下班回家,孩子早已哭得嗓子发哑。孩子的伙食除了母乳,便是同事们你一勺我一勺的工作餐,十几个同事每人省出一勺来,就够小家伙吃得饱饱的。有了孩子之后,全家人想要团聚更是如同登天一般艰难。
有一次,朱兆慧带着孩子回高邮,走到半路刮起狂风、下起了暴雨,由于没有避风挡雨的地方,她只能背着孩子继续前行。平日里走起来还算平坦的土路,在雨水冲击下变得泥泞不堪,朱兆慧背着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走到渡口,可轮船却因天气恶劣停航了。眼看着雨越下越大,无奈的朱兆慧只能背着孩子硬着头皮走下去。到达杨德宽的宿舍时,已是深更半夜了,精疲力尽的朱兆慧无力地拍打着门窗。杨德宽从睡梦中惊醒,推开门只见朱兆慧和孩子疲惫地瘫坐在地上。“看到她们冒着大雨走了一天多才回来,当时心里很难受,觉得欠她娘俩的太多太多了。”杨德宽说,自己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亏欠妻子的太多。
1975年,经过多方努力,朱兆慧的工作终于调到了高邮,没多久单位又给分了房子,一家人的生活终于苦尽甘来,越过越红火。
2004年,杨德宽告别了三尺讲台,结束了他42年的教学生涯;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再需要操心了,于是他们决定好好规划晚年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退休后,杨德宽、朱兆慧老两口不仅上了老年大学,还热心社会公益,不论是社区还是政府开展的活动,杨德宽都带着老伴积极参加。两个人学习舞剑、学跳交谊舞。见老伴迷上了电子琴,杨德宽便偷偷给老伴送了个惊喜——一架崭新的电子琴。起初只有朱兆慧一个人弹琴,后来杨德宽也跟着学了起来。“虽然我是他师傅,可是他现在弹得比我都好。”说起杨德宽弹琴的技术,朱兆慧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虽然彼此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但是两个人都努力学习对方的爱好,共同进步,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或许这就是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好的诠释。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快乐的退休生活没有多久,因早年的操劳,朱兆慧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了治好老伴的病,杨德宽想尽了各种办法。他花了一万多块钱为老伴买来治疗仪,每天坚持帮老伴按摩,还包下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在杨德宽的悉心照料下,朱兆慧慢慢恢复了健康,虽然还是不能做过重的事情,但是她已经能像以前一样弹琴、舞剑了。朱兆慧幸福地说:“这些年,多亏了他用心照顾我和这个家,我才能恢复得这么快。”
朱兆慧身体恢复后,杨德宽决定带她多出去走走,弥补年轻时的遗憾。他还给妻子买了一个吊坠,作为结婚时欠下的定情信物。“曾经,她为了回来看我一趟,常常一走就是几十公里,如今我要带着她走遍全国各地,弥补她曾经为我受的苦。”杨德宽握着老伴的手,幸福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