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法制经纬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一名淮安男子诈骗我市一企业后“跑路”——~~~
一名淮安男子诈骗我市一企业后“跑路”——~~~
一名淮安男子诈骗我市一企业后“跑路”——~~~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名淮安男子诈骗我市一企业后“跑路”——
“漂白”身份潜伏15年终落网
  “昨晚睡得好吗?”“非常踏实。”

  “潜逃的这些年,你过得好吗?”“不好,担惊受怕的,而且吃了上顿没下顿。”

  “现在被抓了,你什么感觉?”“很轻松。”

  这是前几日,在市看守所里,记者与淮安逃犯刘某的一段对话。

  刘某原本是个生活富足、家境殷实的企业家,可是他的人生却因为一起合同诈骗而发生剧变。因为欠下巨款无力偿还,他担惊受怕地潜逃15年。11月9日,我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在乌鲁木齐市将潜逃了15年的刘某抓获,成功破获发生在15年前的一起合同诈骗案。

  办假证照,诈骗后选择“跑路”

  1998年,家住淮安的刘某承包了一家钟表生产工厂,因钟表的塑料壳无法自己生产,刘某便找到了高邮某塑料厂厂长赵某,想请赵某给自己的钟表厂供货。赵某在考察刘某的工厂时,提出钟表厂的法人代表必须是刘某,且注册资金须在50万元以上,才肯与刘某签订供货合同。

  为了做成这笔买卖,刘某便心生邪念,造了一张法人代表是自己,且注册资金为50万元的假工商营业执照给赵某看。赵某见到营业执照后信以为真,便与刘某签订了供货合同。之后的几个月,赵某按照合同要求,陆续给刘某供货。1999年,因为刘某和广东、常州等地的钟表企业拼价格,导致企业亏损,很快钟表厂便倒闭了。对于赵某的货款,起初刘某付过几笔钱,后来因为无力偿还便给赵某打了23万余元的欠条。

  除了欠赵某23万余元的货款,刘某还欠了亲人、朋友、高利贷等共计100万元左右。面对巨额的债务,无力偿还的他最终选择了“跑路”。

  2001年8月,赵某在多次索要剩余货款无果的情况下,向高邮公安机关报案。公安局经侦大队在接报后,立即成立专案组,对案情进行认真研究,并将犯罪嫌疑人刘某列入网上追逃名单。

  身份“漂白”,逃跑路上仍提心吊胆

  “刚逃出去那阵子,过得很苦,每天东躲西藏,居无定所,除了受冻挨饿,更是提心吊胆的,有时候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被警察抓了。”当刘某再次回忆起那段不为人知的逃亡经历时,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悔意。

  刘某在潜逃过程中先后去过山东、山西、河南、广东及新疆等地。为了维持生计,他只找那些不需要登记身份证的工作,曾干过木工、粉刷工、搬运工、水电工,不管这些活多脏、多累、多苦,只要有工资,他都卖力去干。期间,刘某曾经办理过两张身份证,而每一张身份证都与一个女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3年,刘某在徐州火车站附近认识了30多岁的江月(化名,女),两人非常聊得来,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当刘某告诉江月,自己因为在老家欠了钱,不敢使用自己的真实身份时,热心的江月主动帮刘某办理了一张信息是上海闵行区某人的身份证。该证件于2007年丢失。

  2010年,刘某逃到山东临沂时,经人介绍认识了他的情人、贵州籍女子小青(化名,40岁左右)。两人相识后没多久,小青帮刘某办了一张信息是贵州某地“王某祥”的二代身份证,而身份证上的年龄比实际小了10岁。两人一同在江苏徐州、河南濮阳、山东临沂等地生活过,半年后,小青因嫌弃刘某没钱而与刘某分了手。

  刘某虽然已经“漂白”身份,但他仍然诚惶诚恐,每天提心吊胆,深居简出,从不轻易与人交往。平时他看到警察怕,看到警车怕,就连听到警笛声都害怕,就怕被警察抓到,而且他从不敢正大光明地使用“王某祥”这张身份证。直到他逃到遥远的新疆之后,不但经常使用“王某祥”的身份证,而且生活中也开始用自己的真实身份。“那时候就觉得新疆太远了,肯定不会有人发现。”刘某解释说。2011年,刘某经老乡介绍去了新疆之后,靠着做电工积攒了十万余元,在乌鲁木齐水溪沟租了一处7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准备开饭店和做动感背景墙生意。刘某说:“这些年,我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赚钱翻身,我要把欠的钱全部还掉,然后堂堂正正做人,我不想再过东躲西藏的生活了。”

  虽然潜逃在外,刘某却时刻惦记着家人。2014年12月,刘某从乌鲁木齐到杭州买背景墙材料,返回途中偷偷回到淮安老家,因为害怕被公安机关知道,刘某没有回家,而是住在了一个小旅馆里。为了看一眼在淮安批发市场里打工的母亲,他连续在批发市场蹲候了几天,最终他没有看到母亲,失望地返回了乌鲁木齐。“在外的这些年,我从不敢和家里人联系,我觉得对不起父母,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对不起老婆,我不是一个好丈夫;对不起儿子,我不是一个好父亲。”说着,刘某已泣不成声。

  抽丝剥茧,警方远赴新疆抓捕

  15年的时光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却未曾改变公安机关抓捕刘某归案的决心。虽然在这15年里,负责该案的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每一批接手的民警都未曾放弃过对刘某的寻找。

  今年5月中旬,负责该案的经侦大队民警再次调阅该案的卷宗,对相关资料进行缜密地分析,与此同时,他们多次前往刘某家中做思想工作。经过多方努力,数条有价值的线索浮出水面。警方在对这些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后,找到了一个名叫“王某祥”的贵州籍可疑男子。虽然该男子的出生日期、家庭住址、民族等身份信息都与刘某千差万别,但是根据丰富的办案经验,民警猜测,这个叫“王某祥”的男子一定与本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果然,通过对两人照片进行比对,民警发现,该男子与他们要找的刘某相似度极高。

  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不仅得知贵州籍男子“王某祥”的真实身份就是刘某,而且还获悉近期刘某就藏匿于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

  案情虽然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民警们丝毫不敢放松。10月21日一大早,市公安局成立的追逃工作组赶赴新疆开展追逃。在乌鲁木齐警方的协助下,追捕民警摸清了刘某的暂住地址。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和准确掌握刘某的行踪,民警每天起早贪黑在刘某的住所附近蹲点。11月9日,当刘某还在忙着给自己的“小饭店”装水电时,追捕民警的到访,不仅打破了他的创业计划,更为他15年隐姓埋名、惶惶不安的潜逃生涯画上了句号。面对恢恢法网,刘某对自己合同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王小敏 王道 德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法制经纬
   第04版:特别报道
“漂白”身份潜伏15年终落网
大妈轻信网络信息遭连环骗 汇款五次近三万元打水漂
广告
高邮报法制经纬03“漂白”身份潜伏15年终落网 2015-11-25 2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