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扬子晚报》上读到一篇介绍梁思成的文章,讲的是梁思成干任何事情都是以“认真”出名。他1937年到五台山佛光寺考察,这座寺不论是从殿宇的外形还是从石经幢都能看出是唐代的建筑。但梁思成不死心,为了求得更直接的证据,他从附近村庄里借来了高大的梯子,端着脸盆,手拿刷子,把几道梁都刷洗干净,终于在一道梁上看到了褪色的题记:“唐大中十一年重建”,才放心地离开。他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时,对教学的认真,同行和学生都是公认的。有一次在给同学们上“建筑概论”课时,为了让大家明白“尺度”的含义,他先画了一只小狗,又在小狗的旁边画了一座与狗差不多的小屋,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狗窝。然后,他又在狗的旁边画了一个大的屋子,再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都说是房子。梁思成笑了,说这就是“尺度”的含义。他的这个讲解,同学们没有不懂的。这位大家的身上体现出的干任何事情的认真,对我们广大教师很有启迪:我们做教师要认真,我们要认真做教师。
认真做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教师的一桶水何来,就来自于不断地学习。况且,知识不断更新,信息瞬息万变,更要求教师认真学习。除了要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又要学习学科知识、新课程标准,还要学习经典名著、中外名篇,更要学习党的制度、国家法规……总之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尽,学无止境。笔者记得扬州有个语文老师叫魏之祯,在要求一个学生讲课外读物《三国演义》蒋干盗书的故事时,这个学生讲到周瑜佯醉,魏老师突然问学生周瑜佯醉时说什么了,学生说周瑜吟了诗,但吟的内容说不上来,这时魏老师便说道:“周瑜吟的是: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平,慰生平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魏老师能够熟练地背出周瑜佯醉时说的话来,很让学生们信服。可见老师要认真学习,要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
认真做教师,其次要认真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老师备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知晓学生;不仅要备教法,而且要备学法;不仅要参与集体备课,而且要重视个人复备、个人再备;不仅要备课堂结构,而且要备学习效果……笔者曾读过教地理的潘老师的故事。潘老师为了在课堂上熟练地画出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在课前不知练习多少次,以致上课时在黑板上画出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精准得与印刷的一般无二。潘老师的一堂课上下来,黑板上俨然是一方异域风情,完全没有黑板擦的劳作。在那信息闭塞的年代,潘老师利用颜色各异的粉笔,把学生神奇地带到中国和世界各地。可见,潘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的功夫、认真设计板书的功夫。笔者近日也读到胡小石老师在中央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南大文学院)上古典文学课的故事。胡老师讲《楚辞》、讲《离骚》,旁征博引,学生听得十分陶醉。胡先生上课时,身后总是会跟着一位助教,捧着将近一米高的参考书籍和资料。讲课时,需要什么资料,胡先生只需要用手一指,助教便会立刻找出,翻到相应的页码,递给胡小石。这也可见胡老师课前认真备课的功夫。常言说:“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老师来讲,阐述的道理就是老师要认真备课。
认真做教师,再次要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展示的舞台,课堂能反映老师的本领。认真上课在课堂上展现的是真本领。认真上课的老师,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学会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真上课的老师,给学生留下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崇高的,会让学生铭记一生、感恩一生。笔者曾读过写历史老师肖老师的文章,讲的是肖老师上历史课喜欢表演历史人物。肖老师把枯燥的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一次肖老师讲太平天国事变,其中北王韦昌辉杀东王杨秀清一家,就特别表演了韦昌辉,故意把脸眼歪斜着,显出特别凶恶的样子,表情过于夸张,学生们都忍不住笑了。他这样一表演,学生一辈子都忘不了韦昌辉的凶险了。肖老师教历史反对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其中他独创了一种歌唱法。比如教战国七雄的方位,他就把《北国之春》的第一句进行改词: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他唱得有腔有调,学生学得像模像样,战国七雄的方位,学生多少年也没有忘掉。
认真做教师,第四要认真育人。教师不仅要教书、教好书,而且要育人、认真育人。认真育人也是教师的天职。认真育人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要包容学生,因为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错误;要公正平等对待学生,因为学生是人,待人就要平等,待人就要公平公正;要欣赏学生,因为学生也需要老师的肯定、表扬、鼓励和奖赏。认真育人就是要求老师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能讽刺和挖苦学生;不能不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只关注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看不惯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中国教育报》曾刊登一位读者来信,请求让“语言伤害”远离学生。这位写信的同志在信中介绍,在县城读七年级的外甥女来他家做客,当他问及外甥女在城里上学的事时,外甥女告诉他,她的班主任上课时很爱挖苦讽刺学生,在开学初的一节课上,由于她答错了一道题,老师就说她脑子笨,是“猪脑子”,那么简单的问题都答错了。外甥女还告诉他,她当时心里非常难过,甚至产生过绝望的念头。可见老师在批评有过错或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时,采用一些讽刺挖苦的语言,如“你有病啊,脑子进水了”“你比猪还笨,我要是你就不活了”“谁教你谁倒霉”“你简直就是垃圾”等等,对学生的伤害,已经成为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隐形杀手”,学生遭受这些“语言伤害”,兴趣会受到打击,心灵会发生扭曲,甚至还有可能酿成悲剧。
认真做教师,最后要认真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教而不思难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进行反思,则专业难以成长,不认真反思,则很难成为名师。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之所以能成为“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之所以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之所以被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老师”,笔者以为李镇西离不开反思,离不开认真反思。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爱心与教育》,是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他教书育人的故事。这些感人的故事,这部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大奖的作品,离不开李镇西老师潜下心来教书的实践,更离不开李镇西老师静下心来育人的反思,是反思使李镇西成名,是反思使李镇西成功,是反思成就了李镇西,可以这么说,没有认真反思,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李镇西。
梁思成干事的认真,是留给我们教师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做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要认真,我们要做认真的教师,我们要认真做教师,我们要做认真学习、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育人、认真反思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