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邮地税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新时期江苏地税精神和“追求卓越、务实创新、放飞梦想、共建和谐”的扬州地税核心价值理念,紧紧围绕“依法治税、服务发展、共创和谐”的组织使命,坚定不移地践行“税收服务地方率先崛起”的年度工作主题,深化改革,积聚优势,突出落实、精抓细管,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齐心协力,采取有力措施,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累计组织各项收入30.58亿元,同比增收4.23亿元,增长16.05%。税收收入中,实现省级收入8396万元,同比增收2399万元,增长40%;县(市)级收入17.88亿元,同比增收2.95亿元,增长19.7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73亿元,同比增收2.59亿元,增长19.71%,占高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份额达61.82%,支撑作用明显。同时,征缴社保费10.33亿元,同比增收0.84亿元,增长8.84%,为高邮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落实优惠政策,服务民生发展
该局在坚持依法组织税收收入的同时,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理念,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造血”功能,让税制改革的红利更多地惠及民生。减免各类税收13893万元。助推转型升级,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户,办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1311万元;办理光伏、纺织等行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性减免49户,减免税额524万元;办理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减免2053万元。服务发展大局,落实残疾人就业企业所得税减免1031万元,落实84户下岗工人再就业营业税减免78.6万元,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141万元,落实企业更名、个人房屋拆迁等契税减免6393万元。
注重税收宣传,提升服务质效
该局立足办税厅主阵地,不断延伸税收服务内容,满足纳税人需求。加大税收宣传力度,通过“纪念开展学习雷锋活动50周年志愿服务”集中启动仪式,参加汉留“三月三”庙会等活动,主动公开服务承诺,发放《纳税人权利和义务》手册、契税最新税收政策简介、《12366税务轻松问》等宣传材料4000余份,派送税宣扑克和购物袋纪念品等600副(只),解答涉税问题200余人次,扩大了税收宣传的影响。推出“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等三项工作制度,提升服务效能。推行“预约办税”,无缝对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尽最大能力响应纳税人服务需求。完善“教、学”主动,“虚、实”联动,“征、纳”互动,积极推进纳税人学校融合发展,增强纳税人办税能力。全面实施基础信息推送确认制,“还权、还责于纳税人”,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该局以作风建设、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各项规定,细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行政问责和执法问责,及时查纠政令不畅、执行不严、推诿扯皮、服务不端等问题。在系统内部,开展“服务零距离、满意在地税”,“万名党员进万户,边听意见边服务”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开创全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新局面,成为扬州地税“税务人员重要事项考绩考廉工作”唯一试点单位。在系统外部,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主动与广大纳税人互动交流,在高邮“四位一体”政风行风评议中排名第一。
创建地税文化,打造核心价值
该局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地税文化建设,精心打造高邮地税文化品牌。围绕“务实科学、追求卓越”的江苏地税精神,广泛开展了“身边好税官”宣讲活动、地税精神大讨论活动、征文演讲比赛等,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释放才智、激发活力。以能力建设为主线,营造“全员学习、全时学习、全心学习”三全氛围,搭建“以训促学、以岗促学、以赛促学”三个平台,建立“激励、组织、助学”三项机制,全面开展多层次、高密度、差异性的大规模培训,不断激发干部学习热情。今年,该局在全省大规模业务考试中,取得扬州均分第一的好成绩。目前全系统共有21人取得“三师”资格,占比达15.9%。有多名税务干部进入扬州市局以及省局税务人才库。举办道德讲堂4期,倡导“敬业拼搏、团队合作”的“邮·税”文化理念,完善“四室一厅”文化载体建设。该局选送的《廉洁之灯》邮品获全省“廉洁从税、勤政为民”主题邮展二等奖。该局立足基层一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税收工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有17篇文章在《税务研究》、《中国税务》、《税收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获省社科联一等奖1个、省社科联精品工程奖1个、总局科研所三等奖2个、扬州社科联优秀奖2个。《试论税务部门社会管理的地位与创新》一文参加了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和省委宣传部、社科联举办的研讨会大会交流,《试论税收与新型城镇化》一文参与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举办的研讨会大会交流,为推动税收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小微企业税收新政成效与问题建议》、《光伏企业现状与期盼》、《粤、浙、沪税收优惠政策对江苏税收经济影响与启发》等调研信息先后被国办、总局、省委办公厅专题刊用,《江苏省反映光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存在的困难及建议》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
开展“双特”工作,社会成效凸显
按照“收入任务与税收服务”并重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筛选45个重大项目、技改项目、拟上市项目和民生项目,将其列为地税部门服务的“特定项目”。为了更好地做好“双特”工作,该局专门制定了“双特”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双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把手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参与挂钩,各目标责任人具体负责、联动推进,形成了上下齐心的工作合力。
一是“一站式”办税服务。在办税服务厅全面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模式,安排专门窗口开辟“绿色通道”,主动为“特定项目”企业提供税务登记、纳税申报、涉税审批、发票管理、政策咨询、建筑业税收开票等各具特色的服务,满足“一对一”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将优质服务落实到“特定项目”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全面提供导税服务和“免填单”服务,保证“特定项目”纳税人的涉税事项随到随办。
二是“全方位”职能服务。分行业、分税种量身定做一套《办税服务指南》,组织编印《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汇编》,免费赠送项目纳税人。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特定项目”咨询专线,为“特定项目”纳税人邮寄《涉税信息月报》等,全力做好税收政策落实工作。组织“三师服务志愿团”、税收服务志愿者、纳税人“观察团”等,为“特定项目”纳税人宣讲辅导税收政策。以“纳税人之家”“纳税人学校”“地税开放日”涉税需求恳谈会等平台,及时向“特定项目”纳税人征求意见和需求,解疑释惑,专心做好税收宣传工作。将“特定项目”纳税人上报数据与大集中系统登记信息进行数据审计和风险识别,对发现的疑点通过网上申报系统及时提醒纳税人纠正,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在项目建设的各个时期,通过短信平台、税企QQ群不定期发布最新涉税信息和风险预警信息,帮助企业查找和分析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辅导企业加强财务核算,规避纳税风险,倾心做好扶持纳税人风险应对工作。
三是实打实”管理服务“。建立“需求台账”制度,对纳税人来电、来信、来访反映的涉税问题、意见和建议等进行详细记录、筛选、分类。对45个特定项目分别上门走访了2次以上,形成走访服务记录112份,先后帮助经济适用住房发展中心等30多家企业解决了涉税方面的难题38件。为做好做实“特定项目”的“特别服务”工作,全局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主动为“特定项目”企业上报减免税款3000余万元。2013年,“特定项目”入库地方税收约1.5亿元,实现了对地方经济建设的反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