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合理。改建后的消毒供应室建筑面积700余平米,紧邻医院病房大楼,距离产房、手术室很近,床位与建筑面积之比为1:0.93,室内通风、采光良好,蒸汽供应充足、方便。室内建筑符合卫生学要求,严格划分三区,即:去污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方式,不准逆行,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空气流向由洁到污。
工作人员取得资质上岗。消毒供应室现有工作人员18人,其中主管护师11人,消毒员2人,工人5人,中青年卫技人员占60%以上。按照消毒供应室的要求,工作人员均参加了扬州市岗前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上岗后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做到“四会一懂”,即会操作仪器设备、会看仪表参数、会判断仪器设备故障、会检查被消毒物质量,懂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处理程序。
设备设施先进,工作流程规范。改造的消毒供应室基本设置设施齐全,并配备了先进的通风系统、中央空调和电子空气净化机,安装了标准的清洗槽、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真空脉动灭菌器、低温灭菌器、水处理系统等先进的设备。为了确保无菌物品的供应,医院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质量安全。使用过的污染器械物品,每日由供应室工作人员用专用密闭车到各病区回收,在供应室去污区进行集中处理和分类,清洁后再按照物品的使用要求进行包装,根据器械、物品的用途选择合适的灭菌模式,灭菌后经检查质量合格方可由供应室工作人员用专用密闭车送至各科室使用。
严格的质量检测。为保证供应物品的消毒及灭菌质量,医院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职能科室定期对灭菌设备及物品进行检测。每日对使用中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有效氯含量测试,如浓度不足则及时更换,保证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效果。每季由院感科对消毒供应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的手细菌总数监测,符合医院Ⅱ、Ⅲ类区域消毒要求。每半年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一次,新灯管≥90μW/cm2,使用中的灯管≥70μW/cm2。每日脉动真空灭菌前空锅进行B-D试验,并正确分析试验结果,B-D试验合格才能进行灭菌。每锅灭菌时进行工艺和化学监测,掌握装载要求,把握灭菌时的压力、温度和时间。每周对脉动真空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物品每批次进行生物检测,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每日进行生物监测一次,检测结果达到国家要求。每季度对无菌包抽样做无菌试验一次,检测结果达到国家要求。
链接——
低温灭菌技术
随着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现有的灭菌技术已不能满足某些特殊需要,一些不耐高温的精密医疗仪器,如纤维窥镜和其它不耐热材料,都需要低温灭菌技术。但以往的甲醛、戊二醛等灭菌技术,具有灭菌时间长、对环境有毒害等缺点,目前已基本淘汰。高邮市人民医院为适应新的医疗发展要求,采用了最先进的低温灭菌技术,购置了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和环氧乙烷灭菌器,大大提高了内镜器械的使用率和周转率,满足了临床需要。
过氧化氢灭菌技术是消毒学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低温灭菌技术。它的灭菌过程环保无污染,灭菌周期时间短,仅需1小时左右,并采用微电脑程序自动控制,以56%-63%的过氧化氢为灭菌剂,作用于微生物膜脂、DNA和其它重要细胞结构,破坏其生命力,杀灭细菌芽胞。灭菌器在低温(50℃)、低湿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灭菌过程,适用于紧急情况时和连台手术时手术器械的灭菌。特别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医疗用品的灭菌,如:内镜、金属器械、陶瓷和玻璃制品,以及外科使用的电线、电极和电池的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低温灭菌方法,可用于热、湿敏感物品的灭菌。如:精密器械、光学仪器、电子设备、各种导管及塑料制品等,全自动化系统保证灭菌效果,可用于那些不能用消毒剂浸泡、干热蒸汽及其他化学气体灭菌之物品的灭菌。它的穿透性强,与蛋白产生烷基化,影响细菌酶的作用而使微生物死亡。它的灭菌过程包括:预热、预湿、抽真空、灭菌、排气。灭菌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对物品损伤小。
医院通过将两种灭菌方法进行互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由过去手术室每天只能进行两台腔镜手术并且还要提前预约提高到现在每天可以做到多台腔镜手术,急诊腔镜手术可随时进行,各种医疗器械和物品都完全能达到灭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