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学前教育发展“协奏曲”
强奏“规划曲”。市政府出台了《高邮市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1--2015)》、《关于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用地的暂行规定》等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发展的目标。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教育局、财政局共同牵头的“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学前教育“政府负责、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每年初,市政府都与各乡镇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学前教育发展列为重要内容。2011年年底,对一乡镇评先时,因其未能按时回购改制乡镇中心园予以一票否决。
共奏“推进曲”。市教育局作为实施五年行动计划的主要责任单位,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落实序时,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平台;市财政、卫生、消防、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以及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各司其职、鼎力配合,形成了全面支持学前教育的强大合力;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坚持按序时、分批次对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督导,并与乡镇政府年度考核挂钩。从2006年开始,以“园园行”的形式,在扬州市率先开展了专项督导活动。
高奏“护航曲”。近年来,市财政将学前教育经费单独列入同级教育事业费财政预算。仅2012年全市学前教育财政投入4536.08万元,占比5.53%,同比增长0.85个百分点。从2011年秋季起,市政府统一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 按照公办省优质园400元/生·年,公办扬州市优质园300元/生·年,民办省优质园200元/生·年,民办扬州市优质园100元/生·年的标准安排学前教育预算内补助经费。2011以来共下拨公用经费1101.3万元。车逻镇政府率先按市补助标准,由镇财政配套安排了学前教育预算内补助经费,每年拨付镇中心园14万多元。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按在园幼儿数的10%,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安排贫困学生资助金,每年对在园随班就读的孤残儿童给予3000元的补助。2011年-2013年累计发放幼儿园特困生资助金292.2万元。
打出学前教育发展“组合拳”
力挥“撤建拳”。 2011年,随着幼教管理体制的明确,市、镇两级政府统筹规划,坚持撤并、新建同步并举,并建立了“以奖代补”奖励机制。近三年来,全市先后按省优标准异地新建幼儿园8所、改扩建6所,新增园舍建筑面积16815平米,铺设塑胶软地5250平米,绿化面积3936平米,总投入近8000万元。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农村幼儿园的布局调整力度,2008年以来,共撤并幼儿园28所(其中村办园点22个)。一批新建幼儿园拔地而起,成为当地一处标志性景观。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美工室、图书室、电脑房、特色活动室等专用活动室一应俱全。2012年暑期,市教育局还为每所公办乡镇中心园配备了一台投影仪和电子白板,为部分幼儿园装备了笔记本电脑。目前,全市所有公办园实现了“园园通”,全都接入高邮教育城域网。
猛挥“创建拳”。近几年,我市学前教育坚持走“以创促建”之路,创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教育局出台了各类幼儿园创建规划,每年与创建单位负责人签订责任状,每年公示全市幼儿园创成及当年创建单位。通过强势推进,每年优质园比例成直线上升。截至目前,全市48所定点园100%创成扬州市优质园,其中有省级示范幼儿园4所、省优质幼儿园32所,城镇、农村省优质幼儿园比例分别为69.2%和77.1%,在省优质园接受教育的幼儿比例达85%以上。在创建省优园工作中,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2010年上半年,三垛镇武宁幼儿园创建省优质园,该园园长管国勤以园为家,每天加班,其时父亲病危,她没有及时去医院看他,也没有见到最后一面。2011年下半年三垛镇中心园异地建成后,她又服从组织安排,调任三垛镇中心园任园长,接手该园创省优质园工作,面对一所崭新的幼儿园,她与全体老师一起动手做各项材料,不断丰富办园内涵,目前该园已成为东片乡镇的窗口示范园。
重挥“回购拳”。市教育局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乡镇政府共同投入加大乡镇改制幼儿园回购力度。八桥中心园是我市第一家成功回购的改制园,其间,原教育中心校校长陈庆仁与改制园老板进行了若干次艰苦的谈判,最终办园老板被陈庆仁的办学精神所打动,作出了很大让步,以430万元谈定回购价。之后,陈庆仁又奔走于教育局和当地政府,积极筹措回购资金。为安抚好该园教师波动情绪,他还想法设法为她们落实了“两险一金”,提高了教师工资待遇。三年来,政府、部门共投入近2800万元,成功回购了12所乡镇幼儿园,全市学前教育办学主体发生了历史性嬗变。截止2012年底,全市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每个乡镇都有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园目标。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已提升到77.1%,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85%以上。
打通学前教育发展“出入口”
打开编制“入口”,师资结构不断提优。2011年,市教育局提出让幼师专业现在小学岗位的在编教师重回幼教工作岗位;2012年又建立了幼儿园公办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每年在新招聘的教师计划中安排10%的比例用于招聘幼师,吸纳符合条件的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和在岗45周岁以下优秀、骨干幼师进编。2012年以来每年招聘应届幼师毕业生5名、吸纳在岗优秀幼儿教师15人。此项招聘政策的确定,极大的调动了在岗不在编幼师不断学习提升的热情。新娘党进参加了今年的招聘考试,新婚当天穿着婚服参加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5月19日又顺利通过了专业知识面试。
严把培训“出口”,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实施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工程,师德、师能百千万工程,“爱的教育”主题教育工程,通过以训代培、以考代培、园本培训、“走出去”培训乃至现代“微培训”方式,大力提升幼师素质。目前,全市幼儿园园长、保育员、保健教师均持证上岗,875名专任教师中有资质专任教师745名,持证上岗率达85.14%。先后有近450名幼师参加了幼儿园保健、保育员、育婴师专项培训,5590多人次进行了幼师基本功A、B级考核,800多名幼师参加了普通话等级培训;其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8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94%,另有213名幼师取得本科学历,全市幼师学历合格率100%。近年来,为强化幼儿园有人能管、有人会管、有人善管,我市突出重点抓园长培训,组织了259人次参加了境内外园长培训。
强化管理“接口”,幼师待遇不断提高。将幼师继续教育、业务培训、职称评定、骨干教师评选与中小学教师管理同步“对接”。从2008年起,我市开始按中师、大专、本科学历,实行幼师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制度,并根据区域经济的实际状况,逐年定期增加工资标准;从2010年起,定期开展幼儿园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坛新秀评选活动。目前,全市有扬州市级骨干教师8人,其中学科带头人2人、教学骨干3人、教学能手3人;高邮市级骨干教师87人,其中学科带头人15人、教学骨干34人、教坛新秀38人。2011年,八桥中心园园长徐惠被评为高邮市名校长,获市政府颁发的奖金1万元;2012年,三垛中心园园长管国勤当选为首届感动高邮教育十大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