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传唱人项俊东是我市知名文史爱好者,多年一直搜集民间歌谣、高邮地方史料。他告诉记者,这首歌谣是他在原市高华公司负责煤炭调运工作时采集到的,因为和隋炀帝有关,他暂且称其为《隋炀帝歌谣》。他说,2004年夏季,他随行的运煤船队在扬州南郊施桥船闸被堵6天。一天,他在船舱里午休,忽然听到有人哼唱小曲,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走到船舱外,看到旁边运粮船上一白须老人一边理着船缆,一边哼着这首歌谣。他走到老人身边,向他请教。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老人说,这首歌谣是唱隋炀帝的,祖上传下来的,现在没人会唱了。他请求老人重复哼唱,而他则边听边记,边问边学,完整地学会了这首歌谣。直到最近,新发现的隋炀帝墓引发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他才想起多年前采集到的这首歌谣。
项俊东对记者说,虽然他会唱这首歌谣,但其中还有些疑团待解。如这首歌谣一反民间对隋炀帝横征暴敛、奢逸亡身的痛恨之情,却充满了为他三下扬州的辩解之意和亡国丧家
的悲悯之心;再如歌谣里每句末尾都有的“哎”字,究竟是“哎”还是“唉”或是“哀”;又如“其实不为然”中的“然”字究竟是“然”还是“难”,且这句究竟是何意?等等。这些是不是从民间的角度,为史学界替隋炀帝形象的“拨乱反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项俊东说,因为教他的老人不识字,歌谣里许多字究竟是什么,他也说不上来。只是老人教他时特别关照,要唱好这首歌,就一定要把“哎”字声拖长,拖得越长越好。对于歌谣中的重重疑问,项俊东诚恳请专家给予指导,以澄清他心头的迷惑。 唐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