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一经公布,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面对新出台的“单独两孩”政策,我市市民怎么看?近日,记者分别采访了几对符合政策的70后、80后、90后夫妻,看看他们如何看待“单独两孩”。
70后夫妻:不想生
小丽和丈夫都是70后,有稳定的工作,没有房贷、车贷的压力,儿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小丽告诉记者,“单独两孩”政策出来后,她和老公也讨论过要不要再生一个孩子,毕竟儿子一个人太孤单了。但是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不生。“我今年已经35岁了,虽然现在生还来得及,但毕竟精力和身体条件跟不上了。而且儿子刚刚上二年级,每天要接送上下学、辅导作业,周末要上兴趣班,平时要陪着玩耍、哄着睡觉,现在夫妻俩除了工作和陪孩子之外,空余时间很少。双方父母年龄也大了,没有太多精力帮忙照顾孩子。”谈到生孩子的问题,小丽考虑得很多。
小丽说,儿子出生到现在,自己就一直围着儿子转,好不容易等到儿子读完幼儿园、上了小学,可以“忙里偷闲”和朋友逛逛街、吃吃饭,如果再多一个孩子,闲暇时间又没有了。“多一个孩子陪伴肯定好,不过再生一个孩子的话势必会给现在的生活带来一连串的改变。生或不生都会失去一些东西,还是看看再说吧。”小丽的丈夫接过话茬说。
80后夫妻:很纠结
“单独两孩”政策公布后,80后的小邓和小娟已经连续讨论了好几晚,却始终没有下定决心再生一个孩子。如今双方家长也加入了讨论,在生还是不生之间摇摆不定。
“政策允许的话,肯定想再生一个。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亲缘关系越来越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孤单。生两个孩子,既可以相互陪伴一起成长,长大以后也可以互相依靠。而且,现在这种“4+2+1”的家庭模式对孩子来说以后的压力会更大,如果是“4+2+2”模式,可以减轻孩子以后的负担。”小邓说。
小邓夫妻两人都想再要一个孩子,不过,“养不起”的压力让他们不敢轻易下定决心生二胎。“养一个孩子经济压力已经很大了,女儿衣食住行、上学、医疗等花费每年在2万元左右,从幼儿园到大学要近20年时间,除了经济上的花销,还有孩子的教育问题,既要从小就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又要操心她的学习、担心她的未来……从孩子生下来家长就有操不完的心,其中投入的精力是无法想象的。如果再生一个孩子,经济、精神上都是一个重担,真的担心‘养不起’。”小娟告诉记者,她们夫妻两人现在想生但是不敢生,反正离政策“落地”还有一段时间,他们还是再“纠结”一下吧。
90后夫妻:顺其自然
相比80后的纠结,90后则潇洒得多。小李和小珍是一对90后夫妻,对于生几个孩子,他们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单独两孩”政策公布后,小李和小珍的父母“紧急磋商”,将“生一个还是生两个”提上了讨论日程。双方父母态度一致,希望两人能生两个孩子,一个跟小李姓,一个跟小珍姓,并表示孩子生下来以后可以帮忙带孩子。对此,小李和小珍没什么意见。“玩几年再说吧,要是父母喜欢孩子,过来帮我们带小孩的话,生一个生两个差不多,反正对我们生活影响不大。”小李说。
受访的几对90后小夫妻大多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事实上,很多90后夫妻只负责生,在养孩子上花费精力较小,孩子由祖父母全部包办。因此,生一个孩子还是生两个孩子对他们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