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是市民日常必去的公共场所之一,到菜场去买菜几乎是每个家庭每天的“规定动作”。6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市区的一些农贸市场发现,高温下市民对菜场的热情不高,蔬菜比肉类更受亲睐。
电风扇降温效果有限
上午8点30分左右,记者走进南海综合市场,虽然位于室内的菜场没有烈日的暴晒,但闷热的空气还是让人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感到喘不过气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摊主在自己的摊位上安装了悬挂式三叶电风扇,但在这样的高温天气里,降温效果十分有限。记者在菜场逛了一圈之后,额头已有汗渗出来。市场内摊铺的老板虽然站在电风扇下,但要招呼顾客、称重、找零,一套程序下来也是满头大汗。“明天还是去超市吧,逛了一圈农贸市场,一身汗味,回去还得洗澡。”一位在菜场内买菜的市民抱怨道。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市区其他的农贸市场发现,有的农贸市场内的摊主们都没有安装电风扇,各种气味夹杂在一起,更加让人喘不过气来。
难见人流高峰期
走了几个农贸市场,记者最大的感觉就是买菜的市民不多,是不是错过了人流高峰期?记者采访了一些菜场的摊主得知。今年夏季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菜市场内由于没有降温设备,空气闷热且质量差,一些市民都改为到超市里去买菜。还有部分市民下班途中顺便在路边摊买些菜回家凑合着吃。
市民刘阿姨告诉记者,以前一般是上午8点左右出门,走走逛逛顺便到菜场买菜,可是最近这段时间,即便7点出门,太阳就已经很“毒”了。“别说菜场里又热又闷,光是去菜场的路上,就被晒得一身汗。”刘阿姨说,“去超市不仅能买菜,碰到超市搞促销,还可以买些其他生活用品,能省不少钱。最主要是凉快。”
记者还注意到,进入农贸市场的道路两侧摆满了路边摊,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类等食材种类齐全,完全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一些人采取“就近原则”,在小摊上买些菜就立马“打道回府”。
记者随后前往市区某大型超市,虽然已是上午10点多种,卖菜区域依然围了不少市民,“水果、生活用品、食材等在超市一次就能搞定,高温天气里超市是我们的首选。”市民张先生表示。
蔬菜比肉类更吃香
在采访中,记者观察到,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水产品成为肉类的替代品。许多市民拎了好几个装有蔬菜的方便袋,却难见肉类的踪影。市民郭女士告诉记者:“天气炎热,没什么特别想吃的菜,蔬菜味道清淡,颜色多,更能刺激食欲。”对于荤菜的选择,郭女士更愿意以水产品来替代肉类。“前几天做了一次红烧龙虾,一家人吃得很开心。”
北海农贸市场一肉摊摊主表示,他们现在肉价都在12元/斤左右,蔬菜菊花脑也要10元/斤,都快赶得上肉价了。但买肉的人依然不多,即使买,量也很少,有的就用来配配菜,因而他们现在每天备的肉都会相对有所减少。
不光是猪肉,牛肉、羊肉等肉摊也人烟稀少。“牛肉45元/斤左右,买一小块也要不少钱,还不够一家人吃,龙虾15元一斤,45元可以买好多。”市民李阿姨说道。
夏季,蔬菜尤其是绿叶菜的价格上涨,但并没有降低市民对它们的热情,即使像菊花脑这样高价格蔬菜,很多人也愿意尝尝鲜,给家人换换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