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8月1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镇长团”释放“双面胶”效应
  □陈军 周雷森 

  从重庆大学来到古城高邮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廖孝勇博士忙并快乐着。 

  廖孝勇是重庆大学讲师,2012年8月作为江苏省第五批“科技镇长团”成员,挂职我市汤庄镇任党委副书记。在他的牵线搭桥下,重庆大学与市政府达成共建“重庆大学———高邮自动化工程研究院”框架协议并签订“校地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与汤庄镇签订“校地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 

  选派“科技镇长团”赴基层挂职,是江苏省推进“科技兴省”和“人才强省”工作的重要举措。在高邮,同廖孝勇一样,“科技镇长团”的其他成员积极发挥高校院所与地方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成为推动高邮经济转型的一股强大科技力量,为高邮经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抓项目,推进政产学研合作 

  副市长、“科技镇长团”团长蒋乃华带队赴湖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仅仅一天,就签订了8项合作协议; 

  江苏欧力特能源有限公司与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宋永端教授就企业自动化改造签订了两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项目总经费达800万元; 

  扬州市创新包装有限公司分别与东南大学戴先中教授和国家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山东分中心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进行码垛机器人、全自动清洁化包装设备的研发,产品获得了“国家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项目”等立项支持,并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 

  这些大规模、深层次的合作,都是“科技镇长团”牵线搭桥、多方对接结出的硕果。 

  “从高校来,到企业去!”挂职期间,“科技镇长团”成员累计走访调研重点企业428家次,详细了解企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进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由于“科技镇长团”成员熟悉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科技资源,能够准确地找到产学研合作的结合点,从而有效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叠加”。 

  据统计,一年来,“科技镇长团”成员共组织100余家企业分赴派出单位和湖南大学、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十余所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邀请专家和教授来高邮考察洽谈376人次,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86份,签订科技合作项目合同38份,合同金额5860万元。

  抓活动,架起招才引智桥梁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集聚是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市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有一个自身无法解决的不足:高端人才匮乏。这一不足,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掣肘现象越来越明显。 

  这一现象随着“科技镇长团”的到来正逐步得到改善。挂职期间,“科技镇长团”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成为我市科技人才工作的得力参谋和助手。同时,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开展“百家企业高校行”“百名教授高邮行”和“旅英中国学人高邮行”等活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受“科技镇长团”邀请,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博尔顿大学邵国胜教授率领“旅英中国学人化学科学与技术学会电化学储能分会”专家团来高邮访问交流,并与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建立国家“千人计划”高邮储能研究院的协议; 

  (下转五版)

  (上接一版)蒋乃华率队赴大连理工大学开展招才引智活动,7家企业负责人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了10项人才合作项目协议书;

  在“科技镇长团”成员廖孝勇的牵线搭桥下,重庆大学“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宋永端教授来邮献计献策。

  ……

  “科技镇长团”全体成员还充分发挥优势特长,协助市委人才办帮助30多家重点企业成功申报省“双创人才”计划23名、省博士集聚人才计划31名,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联系全国知名高校院所的213名教授博士挂职高邮企业,其中60%以上都来自“科技镇长团”成员派出单位,他们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拓展研发思路、培训人才队伍,深得企业好评。此外,协助引进市县人才计划资助1166人、985高校毕业生80人;协助举办各类专题讲座11场次,开展科技咨询1000余人次,帮助培训基层科技人才1300人。

  抓创新,助推载体平台建设

  根据我市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挂职期间,“科技镇长团”全体成员围绕“平台为本、人才为根、环境为源、产业为基”的思路,积极协助所在乡镇园区编制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协助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在“科技镇长团”成员的牵线搭桥下,高邮经济开发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战略性合作关系,计划围绕储能产业、健康产业、环保产业共建大型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城南经济新区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建了产业研究院,启动2万平方米的智慧大厦建设,将吸引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菱塘光电产业园正加快高邮光电科技园建设,产品检测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己初具规模。同时,积极推动华富和荣清2家院士工作站、6家省工程中心、13家扬州工程中心建设,发挥科技蓄水池作用。通过各类平台载体的建设,逐步构建了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

  “科技镇长团”成员全部来自高等院校,在校期间积累了较丰富的项目申报经验。来到高邮后,他们根据企业产品特点,积极整合资源,帮助企业单独或与专家教授联合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76项,获批22项,其中航天水力、戚伍水产申报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已进入现场考察阶段,向上争取资金2100万元;指导帮助企业申请专利1860项,获授权专利630项、授权发明专利57项,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镇长团”成员挂职期为一年。一年的时间即将过去,他们中有的将回到原先的工作岗位,有的会选择继续挂职,但他们都把宝贵的创新资源留在了高邮。“无论去或留,我们都将继续为高邮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尽心尽力。”这是“科技镇长团”成员的共同心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专版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特别报道
救助站倾心救治 痴呆老太安全返乡
“科技镇长团”释放“双面胶”效应
高邮市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行情
高邮报特别报道05“科技镇长团”释放“双面胶”效应 2013-08-15 2 2013年08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