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网络上发明了博客,人们就多了一种结识朋友的渠道。博客是个私人化的发表平台,却可以对全世界开放。浏览图片,你可以熟悉博主的音容笑貌;阅读文字,你可以走进博主的精神世界;通过评论,你可以沟通博主,达成互动、默契和友情。
姚维儒先生就是我在新浪博客上结识的朋友。
初识维儒先生,是在一年前,我在浏览博客时无意间读到了他正在写的小说《情殇》。熟悉的时代和环境背景,抒情婉丽的文字,不徐不疾的叙述,风生水起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让我读起来非常亲切,很快深浸进去,忍不住发表起评论来。之后便逐篇跟读和点评。一来二去,我们渐渐相熟,感到十分投缘。
维儒先生并不是纯粹的文字工作者,而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医院管理者。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无数非文字工作者有了一方通过网络发表文字的平台,先是论坛的兴起,然后是博客的普及,现在又有了更为便捷的微博。博客是一种最自然的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发表,它最接近写博者心灵的真实。
维儒先生生活阅历丰富,博客内容芜杂广泛,婚姻家庭、民俗风情、流年回忆、时政评论、旅游见闻、医学知识皆入文章;文体不拘一格,或小说,或散文随笔,或诗歌,随心所欲,涉笔成趣,雅俗共赏。自二00八年四月开博以来,他三两天写一篇,写博成了他的业余爱好,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专业写作是一种有功利的写作,目的直奔发表而去。这样的功利是积极的,否则便失去了意义,也可以说是写作的失败。博客写作大多是私人情绪的表达,是生活经历的梳理,是人生感悟的存念,博文写出来甚至就是给自己看的(于是便有“私密博文”的设计),并无刻意发表的功利。但博客既然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文章贴上博客便完成了最基本的发表;好的博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恰恰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因而就产生了作品的欣赏性和传播意义,于是被纸质媒体撷取采用成为了可能。几年来,维儒先生的博文频频见诸报端,便是博文成功登陆纸质媒体的证据。
博文经常被媒体采用,纸质发表,无意间赋予了博客写作者文学创作的自觉。这是一次写作的升级,博客写作者自然过渡到写手和作家的身份,正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
几年来,维儒先生通过不间断的博客写作和发表,已经博得了应有的文学名声。去年出版的第一部网络文学集《寄身在市井》,标志着他正式成为高邮文学界的重要作家之一。加入扬州作家协会的他,第二部博客作品集《暮色当歌》又即将付梓,我应嘱为序,祝愿他在文学之路上不断精进,后发先至,以独特的文学特质装点里下河文学的天空,成为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