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6月1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木蚕种场
  □ 成维英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世间万物,生命之网。我特地在场留守,为养蚕值班,更为了记录特别的心绪。

  日落时分,采了一束每年此时最平常的一种草花以怡心。灯光下,那白色的花瓣透着一种淡淡的紫气。在人们的眼里,她再平常不过。此时,场部办公室庭院里草坪上只散散地生着几株,远不如花池中的石榴耀眼。她的香气细如游丝,是一个脂粉气太浓的人嗅不出的,是那种极清淡的一种,甚至经过其旁也不会多看她一眼。但若有闲情采集来,聚拢起她那繁多而清雅的花朵,随意插在盛水的茶杯抑或易拉罐中,却显得热烈而又淡雅。俨然一个赤着脚走来身着淡妆头戴栀子花的水乡清纯的少女。这种叫不出名字的草花,场生产区大院里满眼皆是,白天也只有蝴蝶光顾,忙碌的人们是视而不见的。这种草花是直茎生长的,主干高而纤细,花期也不太短,从农历的五月初陆续开花直至七月的伏天。好像是六月里,农人们最忙的时候,也是开得最旺的时候。

  记得先前全家住场,儿子只有三四岁,下班时常常母子手牵着手出门散步。由于受我的感染,儿子看到这种不知名的小草花,也往往显得很雀跃。特别是从农村原蚕点“跑蚕”回家,总不忘从养蚕人家剪两枝含苞待放或次第渐开的月季花,偶尔也会有较为珍贵的玫瑰花和这无名的草花只那么疏疏地一插。经我的“创意”,还美其名曰“母子插花”。淡雅的小花作背景的铺垫,深红浅红的月季一高一低或一直一欹作为主色,再用手掬上几点清凉的蚕种场的深井水,使整个插花显得鲜活而有生机。简单的花瓶放在简陋的餐桌上,虽没有珍馔,但此时的心情会顺畅不少。枯燥平凡的生活也因此增添了一点亮色。有时也忙里偷闲为养蚕时节熬夜的同事送上一束,活一下眼目,好消除些许工作的艰辛带来的疲倦。

  生活中的美随处存在。蚕种场是个特别的农场,除了桑树作为最主要的自然及经济资源外,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就会发现有别致的美。这也许是一个久居此地而不易的人的“阿Q精神”,为自已的生存状态找个借口。但是,不管境况如何,我的情感里永远揣着这份“情结”,也不管将来的命运顺畅与乖蹇,这都是我个人生活的财富。

  这里有殷红的野草莓,有芬芳的野菊花,有粉色而丛生的野蔷薇,还有春秋皆宜的野生枸杞,有初春里清脆而味新的野生蒌蒿。此处的场生产区大院里还有一种很珍贵的树种,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从南京植物园与樱花一起移来的南美洲落羽杉,因为习性,落叶较比当地常见的水杉落叶要迟近一个月,因为江苏地区常常的“小阳春”气候,阳历十二月上中旬场区大院里,近百株双排的落羽杉,浓密而火红的树冠,满是落叶的路面,浓雾紧锁的早晨,一幅绝美的风景画。此时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初冬的梦里,但不清冷。高邮场被称为“花园式蚕种场”,场区绿化带很多,树种也多,原有一片竹林,现已改造成杉林;从前田间原南北东西主要干道均以松柏绿化,后因防治微粒子病的工作需要,说松毛虫、桑毛虫与家蚕存在交叉传染,为宝贝蚕儿不得已忍痛割爱。我场职工因此都分得了大段小段的松柏作为板材打造“堂桌”,为家居增色不少。这也算是一种地方特色了。

  场区里还有一片松林,以雪松为主,还有不少的宝塔松、撒金柏,及每年阳历四月份开花的洋绣球。这种花较特别,起初并没有花苞,而是绿色的一簇,随着气温的上升,渐开渐白,渐渐蓬松,如一只松软而又青白的绣球。它开花的时日迟暮还是我们场家蚕催青时日安排的一种依据。逢四月气温高的年份,花期也早,可及时安排催青时日。

  在这里,月桂花遍地都是,有金桂,有银桂。中秋前一个月,场区及场部大院里即有暗香浮动。值中秋前后,月桂花盛开时,这里的人习惯用小竹篮采集起小小而繁盛的月桂花花瓣,用糖腌制起来,直至春节、元宵都可享受用它作馅包成的桂花汤团,令客人满齿留香。这也算得是一大地方特色点心了。

  最可惜的要数樱花树了。每年四月中旬,场院里两株花期参差的樱花,绽放满树如云的樱花,虽色似乡村常见的桃花的粉色,可是她那个“纯净”却始终让人倾心、驻足,留连忘返。同时,她那个“娇”却经不起一夜的风雨。雨后的清晨撒落满地的缤纷,如一片粉色的梦乡,也不免让人有一种失落的感觉。我们场的两株樱花在当时的高邮都是很珍贵的,是一九七五年从南京植物园引进的。一九九八年因办公室迁址而一同“乔迁”时枯萎了。那时花期刚过,为了一身的绚丽,已耗尽了全身的养分。如果是在冬天“乔迁”,也就不会有樱花的“失落”。自然有天成的定数,自然有自然的规律。

  野菊花同样是八里松的“野生物种资源”。为了收集它,更为了沐浴秋天的阳光,我曾多少次放弃午休远足,独自采撷,然后自然风干,送给几个长辈做“菊花枕头”,还可以做“菊饮”。在崇尚自然的今天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此外,蚕种场地处的八里松到了农历十月下旬至十一月初,沟渠边、田埂边、运河堤内外,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野生枸杞。虽然红色的浆果没有宁夏特产的那么大,却是个个饱满透亮。特别是运河堤外那陡峭的地方,往往那儿的一丛最是亮丽灼眼,而枸杞的刺针也是那么的尖硬,因而往往也是最难得手的。我常带着儿子一同采摘,也曾就此跟他讲一些道理。由于没有专用烘干设备,我常把采得的新鲜枸杞果和水煮汤。其汤色淡红,甜里带酸,是那种淡淡的原汁原味,喝汤时连同那淡黄色的籽一起吞服,有明目保肝的功效。清明时分,去桑园的沟渠边,定有收获。采摘那一丛丛枸杞的嫩芽,愈靠水边的愈肥美,带回家加糖凉拌生吃,有些苦,也是该时节一道时鲜的菜蔬。还有田边渠边那一丛丛摇曳的荻花饱蘸着初霜融化而成的露珠,剔透晶莹,阳光下,亦真亦幻。正是这野外荻花的特质的美,因而也成为我最爱的秋冬季自然插花的材质。

  因了八百亩桑园的净化作用,本地少污染,少噪声,“空气维生素”即负离子丰富,因而本地的鸟类资源也很丰富。最让人舒心的是:院区里有一种极精致的小鸟,在啄食了草坪草里的小虫们之后,还会在纵横的水泥路上优雅地漫步,全然无视人类的存在。有幸遇到此事,人们也会有意避开,只对它类行注目礼。其时它也在观察着人类是否真的把它当作朋友。今春场区大院里曾客居了一大群长脚的鸥鹭。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空气质量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高邮当地的城里人常常会一大包一大包地在乡里人那里买了“枸杞头”“歪歪菜”送北京、上海、南京那些大城市的人,让那些过惯了现代生活的人也尝尝乡野的风味,忆想忆想乡土的气息和故乡的风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第07版:盂城驿
   第08版:专版
我爱欧洲杯
吕居荣书画浅识
草木蚕种场
高邮报盂城驿07草木蚕种场 2012-06-15 2 2012年06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