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以来,高邮市公安局紧紧围绕上级公安机关巡处一体化改革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断提升巡处一体化改革实战效能,较好实现“派出所减负、可防性案件下降、街面见警率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多重效益。目前,累计处置各类警情一万余起,警情占辖区总警情的51%,自处办结率96%,处警满意率93.8%,巡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5.68%,相关核心数据均位列扬州前列。
争当“排头兵”,全力构建特色化巡处实战体系
顶层谋划把好“主方向”。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把巡处一体化改革作为2023年警务改革的“1号工程”抓紧抓实,提前谋划、深入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改革工作,制定出台《高邮市公安局巡处一体化改革工作方案》,明确把街面警务工作站建设作为推进该项改革的重要抓手,先后在主城区新建一个中心站文游警务工作站,一个基础站世贸警务工作站,并购置一辆移动警务车作为移动警务工作站,形成了“2+1”警务工作站总体布局,巡处区域覆盖城区70平方公里、30万常住人口。
真抓实改探索“新路径”。克服警力不足等困难,立足实战需要,依托巡特警大队处警中队,在全局各部门选配19名民警、48名辅警组建专职巡处队伍,实行三班两运转、24小时勤务模式,常态保持日间18名警力、夜间12名警力在岗履责,重要时段18名警力全天候24小时在岗在位。按照标准化、系统化、现代化的要求,配置专职处警车6辆、巡逻电动车30辆、无人机2台,配齐反恐处突、单车单摩、单警装备,确保力量、装备投入保障到位。
自我加压跑出“加速度”。将扬州市公安局规定的45种警务工作站自主处置警情扩容至除案件以外的所有警情,全量接受警情指令并严格执行首接必处,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同时加强夜间巡逻处警频次,进一步为派出所减负松绑。以警情处置、案件压降、巡防抓获、群众评价等指标作为考核杠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态、激发队伍积极性,以视频巡查、街面抽查、平台检查等方式,对巡处质态进行全方位监督,倒逼规范养成。
升级“主战场”,着力打造网格化街面防控体系
警力前置筑起“防护墙”。充分发挥警务工作站24小时屯警街面优势,既是报警点、服务点,更是联勤点、守望点。对接报的各类警情第一时间介入处置,减少群众等待时间,防止事态升级恶化,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运行以来,警务工作站日均处警40起,平均到场时间缩短至8分钟以内,取得了“万起警情零投诉”的良好成绩。
巡逻防控丈量“平安路”。坚持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原则,进一步整合队所、站所力量,将主城区划分为十大防区,购岗60名保安队员组成专职巡逻队,实行混合编组分兵入驻,在城区主、次干道开展全天候不间断亮灯巡逻,形成巡防力量合理叠加、职责功能相互补充的格局。成立以警务工作站主要负责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陶明智命名的巡防工作室,高效开展巡逻防控、应急处突等工作,累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9名。
快反处突化身“及时雨”。严格按照“1、3、5”分钟快速反应要求,优化常态巡控与动态处突快速转换模式,确保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同时,研究分析发案规律,动态调整巡逻路线,引导警力主动向案事件易发时段集中,向防范薄弱区域集中,向重点关注部位集中,提升快反处突的效率。省厅、扬州市公安局组织的各类“1、3、5”快反突击演练,警务工作站均能即刻响应、迅速到场、规范处置。
念好“防字诀”,助力构建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
矛盾化解传递“正能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日常接处警中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分级分类开展调解。同时,积极邀请司法、社区、律所等单位派员进驻警务工作站,推进人民调解、司法仲裁、法律援助的有机衔接。至目前,累计妥善处置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700余起。
创新形式打出“组合拳”。利用巡处间隙适时开展反诈宣传活动,积极将警务工作站打造成为街面最前沿的反诈宣传阵地,做到对服务对象“宣讲一次法律政策、发放一份反诈资料、体验一次反诈宣传”,全力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至目前,累计发放反诈传单6000余份,宣传、劝导1200余人次。配合辖区派出所定期对主城区宾馆酒店、洗浴足疗、棋牌室、网吧、KTV等重点场所开展清查检查,发现娼赌苗头隐患及时警告提醒,案件线索及时推送查处。
加强融合增强“内动力”。积极落实上级公安机关关于加强交巡融合的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对内部加压挖潜,在巡逻过程中力所能及开展交通拥堵疏导、重大交通事故现场秩序维护、违停车辆劝离、驾驶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安全头盔查处等工作,累计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580余起。
延续“金口碑”,倾力夯实亲民化公安服务体系
便民利民当好“店小二”。在做实做强巡处一体化工作的基础上,在警务工作站大厅设立公安自助服务区,安排专人为办事群众讲解流程、解惑答疑,让群众就近办理户籍、出入境、车驾管等服务事项,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热情服务搭建“连心桥”。在警务工作站接待窗口推行“首接服务”,面对群众上门求助、业务咨询等情况,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微笑服务”等举措,倡导文明用语、人性服务,坚决不让群众来回跑、多头跑,收到群众锦旗38面。
暖心救助诠释“鱼水情”。时刻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基调,倾心倾力为民纾忧解困,先后救助群众3067人次。其中,民警从8楼窗户翻出勇救轻生女、零度天气下河勇救落水群众、火场抱出卧床老人、夜翻环卫站寻回八万元黄金等多起救助事迹被国家、省、市级等多家媒体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