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汪曾祺学校小学部 王岑昱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思维能力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阅读理解、信息提取、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一理念体现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倡导个性化阅读;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提高阅读效率;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二)新课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
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读句、理解篇章,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意图,感受语言魅力。同时,强调跨学科整合,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语言学习体系。此外,新课程还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情况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众多学校和教师积极响应号召,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学校会定期组织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历史故事演讲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校还尝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历史故事和成语故事,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丰富精神世界。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内容单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以文学作品为主,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但忽略了其它类型文本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时,缺乏必要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2.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文本内容的解析,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学过程过于公式化,缺乏趣味性。
3.阅读评价方式单一。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评价中,考试成绩成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过程和阅读能力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追求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而忽视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与路径
(一)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传统文化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二是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传统文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二)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是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制定明确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将传统文化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其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一是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培训课程,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二是鼓励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和手段;三是建立教师传统文化学习小组。

